[发明专利]制造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二次电池用负极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06026.0 | 申请日: | 2020-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4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崔希源;金帝映;禹相昱;朴丽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 主分类号: | H01M4/133 | 分类号: | H01M4/133;H01M4/587;H01M4/62;H01M4/36;H01M10/0525;C01B32/21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海荣;曲盛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二次 电池 负极 活性 材料 方法 包含 | ||
1.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包含:
负极集电器;和
负极活性材料层,形成在所述负极集电器上并且包含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
其中所述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天然石墨,并且具有0.58至1的球形度、1.08g/cc至1.32g/cc的振实密度,并且D最大-D最小为16μm至19μm,其中D最大-D最小为粒度分布中的最大粒径D最大与最小粒径D最小之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具有8μm至16μm的平均粒径(D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具有0.76至1的球形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具有1.16g/cc至1.24g/cc的振实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在所述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度分布中,D最大-D最小为17μm至18.5μm,其中D最大-D最小为最大粒径D最大与最小粒径D最小之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还包含形成在所述天然石墨上的碳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碳涂层包含软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包含3.5重量%至8重量%的所述碳涂层。
9.一种锂二次电池,所述锂二次电池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
面对所述二次电池用负极的正极;
插置在所述二次电池用负极与所述正极之间的隔膜;和
电解质。
10.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调节鳞片状天然石墨原料的粒度分布;
将所述粒度分布经调节的鳞片状天然石墨原料粒化;以及
调节所述粒化天然石墨的粒度分布,
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天然石墨,并且具有0.58至1的球形度、1.08g/cc至1.32g/cc的振实密度,并且D最大-D最小为16μm至19μm,其中D最大-D最小为粒度分布中的最大粒径D最大与最小粒径D最小之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调节所述粒化天然石墨的粒度分布之后,在所述天然石墨上形成碳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新能源,未经株式会社LG新能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602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用于二次电池的负极的方法
- 下一篇:基于嵌入的图像搜索检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