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机悬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312102.7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20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郝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捷豹振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H02K5/24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甬远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09 | 代理人: | 徐亚芬 |
| 地址: | 31560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用电 悬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机悬置,包括车架连接件及电机连接件;车架连接件与电机连接件之间通过减振组件相连接;车架连接件包括外圈及第一连接支架,所述外圈设有裂缝,裂缝两侧通过凸起和凹槽扣接;第一连接支架连接在外圈的外壁上;第一连接支架上设有连接孔,第一连接支架的侧壁上且位于连接孔的外围设有多个半球形凸起;车架连接件还包括锁紧件,锁紧件的中部设有螺纹孔,锁紧件的一侧设有与半球形凸起相匹配的凸台,凸台的外侧设有弧形面;凸台用于嵌入在多个半球形凸起所形成的空间内。该电动汽车用电机悬置结构简单,减振效果较好,且与动力总成支架连接较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机悬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而且目前电动汽车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电动汽车的电机通过悬置安装在车架上,悬置对电机起到减振的效果。电动汽车用电机悬置总成包括车架连接件和电机连接件,电机连接件与所述的车架连接件连接。电机连接件与车架连接件的连接端上设有橡胶垫,该橡胶垫起到减振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电动汽车用电机悬置结构复杂,减振效果较差,悬置与动力总成支架连接处也容易出现松动,连接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机悬置,该电动汽车用电机悬置结构简单,减振效果较好,且与动力总成支架连接较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电动汽车用电机悬置,包括车架连接件及电机连接件;所述的车架连接件与电机连接件之间通过减振组件相连接;所述的车架连接件包括外圈及第一连接支架,所述外圈设有裂缝,所述的裂缝两侧通过凸起和凹槽扣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支架连接在所述的外圈的外壁上;所述的第一连接支架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的第一连接支架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的连接孔的外围设有多个半球形凸起;所述的车架连接件还包括锁紧件,所述的锁紧件的中部设有螺纹孔,所述的锁紧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的半球形凸起相匹配的凸台,所述的凸台的外侧设有弧形面;所述的凸台用于嵌入在多个半球形凸起所形成的空间内。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用电机悬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用电机悬置包括外圈及第一连接支架,所述外圈设有裂缝,所述的裂缝两侧通过凸起和凹槽扣接;使得外圈在安装的过程中留有余量,可以调节圈内面积,使得组装更加方便;所述的第一连接支架连接在所述的外圈的外壁上;所述的第一连接支架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的第一连接支架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的连接孔的外围设有多个半球形凸起;所述的悬置还包括锁紧件,所述的锁紧件的中部设有螺纹孔,所述的锁紧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的半球形凸起相匹配的凸台,所述的凸台的外侧设有弧形面;组装时,锁紧件用于锁紧螺栓,即连接车架的连接杆穿过第一连接支架的连接孔,露置在第一连接支架外侧的螺杆通过锁紧件来锁紧,锁紧连接杆的锁紧件的凸台嵌入在多个半球形凸起所形成的空间内,锁紧效果更佳,而且连接杆与锁紧件之间也不容易出现松动的现象,结构更加可靠。
作为改进,还包括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的第二连接支架也连接在所述的外圈的外壁上;所述的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还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外圈的外壁上。采用此种结构后,车架连接件与车架之间连接更加可靠。
作为改进,所述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外圈设有凸起和凹槽的位置处;该连接件遮住所述的凸起和凹槽。采用此种结构后,连接较可靠,不容易脱开。
作为改进,所述的电机连接件的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的内壁上沿所述的安装孔的轴向设有限位槽。采用此种结构后,限位槽具有限位作用,避免与安装孔配套的连接件转动,连接更加可靠。
作为改进,所述的电机连接件上设有多个减重槽或者减重孔。采用此种结构后,所述的减重槽或减重孔有减重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捷豹振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捷豹振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121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烘箱废气排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快速修复轮带用焊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