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底盘焊接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310037.4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91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邬英光;郭虎生;柏航;沈斯波;李健健;汪育;孙海飞;张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32382部队 |
| 主分类号: | B23K37/047 | 分类号: | B23K37/047;B23K31/0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刘琳;冯超 |
| 地址: | 43031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底盘 焊接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夹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底盘焊接夹具,其将物料放于支撑架的中部,通过多组伸展,使多组夹板将物料夹住,之后通过工作人员对物料进行焊接,再打开电机,使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带动支撑架转动,对物料进行翻面,使工作人员对物料的反面进行焊接,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包括底座、两组机架、两组焊接板、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两组轴承、支撑架、多组螺栓、多组液压缸、多组夹板和电机,两组机架的底端均与底座的顶端相连接,两组焊接板的底端均与底座的顶端相连接,两组焊接板的侧端分别与两组机架的侧端相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夹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底盘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成形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汽车底盘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焊接,在焊接时需要对其进行翻面,使工作人员对于汽车底盘的反面进行焊接,但是汽车底盘比较沉重,需要多名工作人员配合对其进行翻面,费时费力,浪费人力资源,并且较容易砸伤工作人员,因此需要一种车辆底盘焊接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物料放于支撑架的中部,通过多组伸展,使多组夹板将物料夹住,之后通过工作人员对物料进行焊接,再打开电机,使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带动支撑架转动,对物料进行翻面,使工作人员对物料的反面进行焊接,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的一种车辆底盘焊接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底盘焊接夹具,包括底座、两组机架、两组焊接板、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两组轴承、支撑架、多组螺栓、多组液压缸、多组夹板和电机,两组机架的底端均与底座的顶端相连接,两组焊接板的底端均与底座的顶端相连接,两组焊接板的侧端分别与两组机架的侧端相连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通过两组轴承分别与两组机架的顶端转动连接,并且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均设置有十字凹槽,支撑架的两侧均设置有十字凸块,并且支撑架通过两侧的十字凸块分别伸入至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凹槽内,多组螺栓螺纹贯穿支撑架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多组液压缸的一端分别安装于支撑架的内侧表面,多组液压缸的另一端分别与多组夹板的侧端相连接,电机的侧端与一组机架的顶端相连接,电机的顶端与第一传动轴的左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底盘焊接夹具,还包括减速器的底端通过连接板与左侧机架的左端相连接,并且减速器的底端设置有输入端,减速器的右端设置有输出端,电机的侧端通过固定板与连接板的底端相连接,电机的顶端与减速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轴的左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底盘焊接夹具,还包括固定架和联轴器,固定架的右端与左侧机架的左端相连接,联轴器的左端与减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联轴器的右端与第一传动轴的左端相连接,并且固定架对联轴器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底盘焊接夹具,电机为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底盘焊接夹具,还包括多组万向轮、多组支撑座和多组螺杆,多组万向轮的顶端均与底座的底端相连接,多组支撑座的顶端分别通过多组螺杆与底座的底端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底盘焊接夹具,通过设置操控板,对电机进行控制,方便工作人员对电机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物料放于支撑架的中部,通过多组伸展,使多组夹板将物料夹住,之后通过工作人员对物料进行焊接,再打开电机,使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带动支撑架转动,对物料进行翻面,使工作人员对物料的反面进行焊接,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运行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32382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32382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100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