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能喷射型水泥混合装置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306406.2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44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宗宽;朱伟文;谷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博锐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C5/06 | 分类号: | B28C5/06;B28C7/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孙晓凤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能 喷射 水泥 混合 装置 系统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高能喷射型水泥混合装置及系统,所述水泥混合装置包括泥浆混合腔、及由内至外套设设置的泥浆回流喷射通道、干水泥吸入通道、水射流通道和泥浆射流通道,各所述通道的出口端均与所述泥浆混合腔连通,所述泥浆回流喷射通道位于所述干水泥吸入通道中部,其入口端穿出所述干水泥吸入通道外;所述水射流通道与所述泥浆混合腔之间通过若干水流喷嘴连通;所述泥浆射流通道与所述泥浆混合腔之间通过环形泥浆喷口连通。本公开将现有的泥浆射流通道与泥浆混合腔之间的喷嘴连通方式,改进为环形泥浆喷口,该环形泥浆喷口增大了泥浆射流通道与泥浆混合腔之间的连通面积,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泥浆射流通道喷嘴处的堵塞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能喷射型水泥混合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年各种泥浆混配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高能喷射型水泥混合装置已成为泥浆混配设备的核心部件,这种设备的工作目的就是需要最大程度的吸入干水泥,并最大程度的形成初混泥浆。这种水泥混合装置以实现更高的混合能量为目标,如在专利CN 200948414中公开的高能混合器,其内设有泥浆射流、水射流和泥浆回流射流三层射流,以使其混合腔内的负压增大,增加干水泥的吸入效率。但是,其水通道(相当于本案的水射流通道)、循环浆通道(相当于本案的泥浆射流通道)与过渡腔(相当于本案的泥浆混合腔)之间均由喷嘴形式连通,如其说明书附图的图4及说明书实施方式中描述,“来自于水通道和循环浆通道的各4股水和浆,分别经水喷口和浆喷口进入过渡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水泥浓度较高,喷嘴的形式容易造成泥浆射流通道堵塞,设备维修率较高,反而影响了水泥混合装置的混合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能喷射型水泥混合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泥浆射流通道容易堵塞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能喷射型水泥混合装置,包括泥浆混合腔、及由内至外套设设置的泥浆回流喷射通道、干水泥吸入通道、水射流通道和泥浆射流通道,各所述通道的出口端均与所述泥浆混合腔连通,所述泥浆回流喷射通道位于所述干水泥吸入通道中部,其入口端穿出所述干水泥吸入通道外;
所述水射流通道内设有水射流腔,所述水射流腔与所述泥浆混合腔之间通过若干水流喷嘴连通;
所述泥浆射流通道内设有泥浆射流腔,所述泥浆射流腔与所述泥浆混合腔之间通过环形泥浆喷口连通;
所述泥浆混合腔的侧壁与所述水流喷嘴间形成所述环形泥浆喷口,所述泥浆射流腔与所述环形泥浆喷口贯通。
进一步,所述泥浆射流通道包括泥浆射入管、泥浆射流管,所述泥浆射流管的管壁设有至少一所述泥浆射入管,所述泥浆射流管包括一体连接的射流管部和射流管头,所述射流管头的内壁与所述水射流通道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射流管部与所述水射流通道的外壁之间设有所述泥浆射流腔;
所述泥浆射入管、泥浆射流腔、泥浆混合腔顺次连通;
所述泥浆混合腔的腔壁与所述射流管部远离所述射流管头的一端相接。
进一步,所述水射流通道包括入水管、固定套管和旋转套管,所述固定套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所述入水管,所述旋转套管套设于所述干水泥吸入通道外围,并相对所述干水泥吸入通道旋转定位,所述固定套管套设于所述旋转套管的外围,并相对所述干水泥吸入通道位置固定;
所述固定套管与所述旋转套管间设有所述水射流腔;
所述固定套管与所述旋转套管在靠近所述泥浆混合腔的端部分别设有若干水流喷嘴和若干旋转射流孔道,所述水流喷嘴和所述旋转射流孔道相对或错位设置;
所述入水管、水射流腔、旋转射流孔道、水流喷嘴、泥浆混合腔顺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博锐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博锐石油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064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