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55877.0 | 申请日: | 202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01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9/18 | 分类号: | F24H9/18;F24H9/00;F24H9/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孙一方 |
| 地址: | 31201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加热 容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壳体、储液部件、加热部件、驱动部件和限位箱,加热部件和驱动部件安装于壳体内,限位箱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储液部件与第一腔体连通,且第一腔体内的液体能够进入第二腔体内,第二腔体与储液部件通过驱动部件连通。该液体加热容器能够尽快完成加热部件内液体的加热,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饮水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开水机包括储液部件、驱动部件、加热部件以及出液部件,加热部件和出液部件通过驱动部件与储液部件连通,使得储液部件内的液体进入加热部件内被加热,被加热后的液体能够进入出液部件,并从出液部件的出液口排出,供用户使用。开水机工作时,驱动部件和加热部件同时工作,驱动部件内的水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加热部件中,使得加热部件加热液体的时间较长,增加用户等待时间,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能够尽快对加热部件中液体进行加热,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壳体、储液部件、加热部件、驱动部件和限位箱,所述加热部件和驱动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限位箱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储液部件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液体能够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内,其中,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储液部件通过所述驱动部件连通。
本方案中,第一腔体能够用于液体的中间储存,防止液体持续不断地进入加热部件中导致液体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较长,从而减小用户的等待时间,且第一腔体内的液体能够进入第二腔体,即第二腔体用于储存第一腔体中多余的液体,因此能够防止第一腔体中液体过多而溢出。同时,当储液部件与第二腔体连通、驱动部件工作时,该驱动部件不仅能够抽吸第二腔体内的液体,还能够抽吸储液部件中的液体,由于储液部件中始终是有液体的,从而能够防止第二腔体中没有液体时导致驱动部件吸入空气,从而使得驱动部件能够正常工作。另外,第二腔体与储液部件连通时,第二腔体内多余的液体能够流回储液部件中,防止限位箱内液体过多溢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储液部件之间通过所述驱动部件连通。
本方案中,该驱动部件不仅能够用于为加热部件供应液体,还能够用于将回流的液体输送回储液部件内,从而无需设置多个驱动部件,简化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驱动部件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所述储液部件与所述驱动部件之间通过第一进液管连通。
本方案,由于回流管和第一进液管单独设置,因此当驱动部件工作时能够从储液部件中吸入液体,也能够从第二腔体中吸入液体,因为储液部件中始终有液体填充,因此能够避免回流管中没有液体时,驱动部件一直吸入空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回流管与所述第一进液管相对设置于所述驱动部件的两侧。
本方案中,第一进液管与驱动部件的连接处和回流管与驱动部件的连接处位于同一轴线,简化设计工艺。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回流管与所述驱动部件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驱动部件的连接处呈预设夹角。
本方案中,回流管与驱动部件的连接处和第一进液管与驱动部件的连接处呈预设夹角,即不在一条直线上,能够更合理的利用空间,减小液体加热容器的体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腔体连接有第二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与所述储液部件之间通过所述驱动部件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加热部件连通。
本方案中,第二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的设置便于实现限位箱与加热部件之间、限位箱与驱动部件之间的连通,使得限位箱、加热部件和驱动部件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558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