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珠循环导引装置及其开口螺帽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49364.8 | 申请日: | 2020-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17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思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思颖 |
| 主分类号: | F16H25/22 | 分类号: | F16H25/22;F16H25/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张燕华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滚珠 循环 导引 装置 及其 开口 螺帽 | ||
一种滚珠循环导引装置及其开口螺帽,滚珠循环导引装置包括导引件、开口螺帽及滚珠循环组。其中,开口螺帽包括轴向筒体、开口护罩以及二循环器。二循环器分别设置于具有轴向开口的轴向筒体的第一轴向壁及第二轴向壁。各循环器包括内侧构件以及外侧构件。内侧构件与外侧构件对应组设,并分别连通导引件与开口螺帽间的内滚珠通道以及开口螺帽的外滚珠通道。借此,使得内滚珠通道、二循环器的滚珠通道以及外滚珠通道共同形成滚珠循环通道,且滚珠循环组滚动于滚珠循环通道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滚珠循环导引装置及其开口螺帽,特别是组设有二件式循环器的开口螺帽及使用该开口螺帽的滚珠循环导引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的滚珠螺杆装置,是透过螺杆及螺帽的配合,来将转动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经由使得滚珠螺帽中设置于循环通路内滚动的滚珠与具有螺旋槽的螺杆相配合,以减少滚珠螺帽及螺杆间在相对作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现有的滚珠螺帽多为完整圆筒状,当螺杆较长而设置有避免螺杆下垂的支撑座时,就需要在支撑座设置退位机构。当滚珠螺帽在螺杆上转动要经过有支撑座之处时,透过退位机构将支撑座先暂时远离螺杆。在滚珠螺帽通过后,退位机构再使得支撑座回复至支撑位置,以提供螺杆所需的支撑力。
然而,使用上述方式,一方面需要在各个支撑座额外设置退位机构。另一方面,各个支撑座在远离螺杆时,若该段螺杆因自身重量下垂,则滚珠螺帽在经过该段螺杆时,螺杆有可能产生额外的晃动,或是由于螺杆弯曲而使得滚珠无法在螺纹槽中滚动等问题,而影响实际在制程中应用时制造精度的问题。
背景技术虽揭示有具开口的滚珠螺帽,使得开口处对应于支撑座,使得支撑座不需要退位,滚珠螺帽即可顺利通过。另外,虽已有揭示使用循环器设置于滚珠螺帽开口处,以使滚珠能于滚珠螺帽内循环滚动。然而,该循环器多为一件式的一体成形结构,在制作循环器的模具开发上需要另外使用插件,用于成形滚珠通道,制作上较为麻烦,也使得模组开发较为复杂不易。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于一实施例中提供滚珠循环导引装置包括:导引件、开口螺帽以及滚珠循环组。导引件具有中心轴以及螺旋槽道,螺旋槽道环绕设置于导引件的外环周。开口螺帽包括轴向筒体、开口护罩以及二循环器。轴向筒体具有轴向开口,轴向筒体并于轴向开口的相对二侧设有第一轴向壁及第二轴向壁。轴向筒体包括内环壁及外环壁,内环壁具有内螺旋槽道,内螺旋槽道与导引件的螺旋槽道彼此对应并共同形成内滚珠通道。二循环器分别设置于第一轴向壁及第二轴向壁。各循环器包括内侧构件以及外侧构件。内侧构件包括本体、多个通孔及多个穿槽。多个通孔及多个穿槽设置于本体,多个通孔及多个穿槽一一对应设置,且多个穿槽开设于本体的长边侧。外侧构件对应组设于内侧构件。外侧构件包括多个弧状滑槽,各弧状滑槽的第一端对应于一通孔,位于相对侧的第二端对应于一穿槽,内侧构件及外侧构件组合后形成滚珠通道。滚珠循环组包括多个钢珠,其中,内滚珠通道、二循环器的滚珠通道以及外滚珠通道共同形成滚珠循环通道,滚珠循环组滚动于滚珠循环通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通孔为多个圆形通孔,上述的多个穿槽为多个弧形穿槽。本体具有位于相对平行二侧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以及设置于第二表面的多个连通道。多个圆形通孔、多个连通道及多个弧形穿槽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圆形通孔及多个弧形穿槽贯穿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各连通道连通相对应的圆形通孔及弧形穿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连通道的宽度自与圆形通孔及弧形穿槽连接处向中心渐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二循环器分别透过螺丝锁固或插销固定方式固定至轴向筒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侧构件于远离外侧构件一侧凸设有二定位柱,轴向筒体的第一轴向壁及第二轴向壁上分别具有第一定位孔。开口护罩于平行第一轴向壁及第二轴向壁的表面上分别具有第二定位孔,各内侧构件的二定位柱分别对应穿设于所组设处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侧构件还包括多个导引凸部,各导引凸部对应至一弧状滑槽的第二端延伸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思颖,未经李思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493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博物馆陈列展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泵车转台及包括其的混凝土泵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