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用原料高效混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09000.7 | 申请日: | 2020-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91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靖市沾益区祥达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C5/32 | 分类号: | B28C5/32;B28C5/08 |
| 代理公司: | 曲靖科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2 | 代理人: | 戎加富 |
| 地址: | 655331 云南省曲靖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矸石 烧结 生产 原料 高效 配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用原料高效混配装置,包括保护壳和设置在保护壳内的混配罐,混配罐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顶板、圆筒和下锥,顶板的中心处竖直设置有进料管和料斗,保护壳的敞口端圆周均布有多根支撑条,进料管上设置有从动齿轮,支撑条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从动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齿轮,圆筒的内部同心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上端设置有从动链轮,主动齿轮上方的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链轮,圆筒和下锥内部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和多个第一搅拌组件,圆筒和下锥的内壁上上下均布有多个第二搅拌组件。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混配效果好,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用原料高效混配装置。
背景技术
烧结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很多著名的古建筑都是采用粘土烧结砖作为墙体的结构承重材料,其优良的耐久性和古朴的外观使其一直应用至今。但是传统的烧结粘土砖生产能耗大,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寻求合理的粘土砖替代品势在必行,由于煤矸石的化学组成与粘土相似,都是高硅铝质材料,具有应用于烧结砖的潜力,而且大多数煤矸石颗粒中都含有未燃尽的碳,可以在烧成时提供能量,完全可以使用煤矸石作为烧结砖的原料。
煤矸石烧结砖的原料有煤矸石、粉煤灰、石膏、煤渣、胶结剂等多种不同的材料,在制砖前需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配,在原料混配的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一是现有的混配装置多使用搅拌杆对原料进行混合,但往往存在搅拌幅度和搅拌范围小的问题,导致原料混合不均匀,混配效果较差;二是混配工作耗时较长,工作效率不高。因此,研制开发一种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混配效果好的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用原料高效混配装置是客观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混配效果好的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用原料高效混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保护壳和设置在保护壳内的混配罐,混配罐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顶板、圆筒和下锥,顶板的中心处竖直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的上端设置有料斗,保护壳为上端敞口下端密封的结构,保护壳的敞口端圆周均布有多根支撑条,支撑条的内端与进料管的外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撑条上方的进料管上设置有从动齿轮,支撑条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从动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齿轮,圆筒下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环板,第一支撑环板的下表面上沿圆周均布有多个滚轮,第一支撑环板下方的保护壳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环板,第二支撑环板上加工有与滚轮相配合的环形凹槽,下锥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
圆筒的内部同心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上端依次穿过进料管和料斗后设置有从动链轮,主动齿轮上方的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链轮,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设置有链条,转轴的下端伸出到下锥的内部,转轴的下部通过轴承连接有多根固定条,固定条的外端固定在圆筒的内部上,圆筒和下锥内部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和多个第一搅拌组件,第一螺旋叶片的外径小于圆筒内径的二分之一,多个第一搅拌组件沿转轴上下均匀布置,每个第一搅拌组件均包括多根沿转轴圆周均布的第一搅拌杆,圆筒和下锥的内壁上上下均布有多个第二搅拌组件,第二搅拌组件和第一搅拌组件相互交错布置,每个第二搅拌组件均包括多根沿圆筒和下锥圆周均布的第二搅拌杆。
进一步的,进料管内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
进一步的,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上均设置有多根辅助搅拌杆。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环板的下表面与保护壳的内壁之间圆周均布有多块加强筋。
进一步的,出料管包括上段和下段,上段和下端之间通过法兰和螺栓螺母活动连接,法兰位于保护壳的内部,第二支撑环板下方的保护壳侧壁上设置有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靖市沾益区祥达建材有限公司,未经曲靖市沾益区祥达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090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