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长距离数据测量采集用绕线盘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15785.4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38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曹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鲁 |
| 主分类号: | B65H75/44 | 分类号: | B65H75/44;B65H75/40;G01B5/02;G01B5/1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黄晶晶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距离 数据 测量 采集 用绕线盘 | ||
一种长距离数据测量采集用绕线盘,包括绕盘,绕盘支架和中心轴,所述绕盘支架设置于绕盘的上方,所述中心轴贯穿绕盘与绕盘支架相连,所述绕盘由主绕盘,进线孔,外侧板和中间支撑盘构成;所述进线孔外设置有进线孔盖板,所述外侧板设置于主绕盘的下侧,所述中间支撑盘设置于主绕盘与外侧板之间;所述绕盘支架上设置有仪表支架和测杆支架,所述中心轴通过中心轴支架与绕盘支架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长距离数据测量采集用绕线盘,在绕线盘上设有仪表支架方便在数据测量和采集时放置测量仪器,避免因多次拆分仪器和绕线盘而导致仪器使用寿命缩短,并且在绕盘的进线孔外设有进线孔盖板能够起到防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距离数据测量采集用绕线盘。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绕线盘使用场景和功能都比较单一,当需要使用的场景相隔较远的距离则需要一个人兼顾两头或者两个人各自负责一头,并且如果要进行数据测量和采集,则要将测量的仪器和采集的仪器多次拆分,但是多次反复拆分对各类紧固件和接触型插头插座也是一种慢性的损坏过程,这样会降低仪器仪表的使用寿命。
公开号为CN10384829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绕线盘移动装置,包括支架、拉杆、转轴、绕线盘、电缆及轮子,该专利解决了绕线盘移动不方便的问题,但是绕线盘仍存在以下问题:相隔较远的距离无法单人进行操作,并且无法简便固定测量仪器,多次拆分易对仪器造成损伤,所以现在急需一种能够方便单人操作且易于固定测量仪器的长距离数据测量绕线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相隔较远距离无法单人操作且不易于固定测量仪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距离数据测量采集用绕线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距离数据测量采集用绕线盘,包括绕盘,绕盘支架和中心轴,所述绕盘支架设置于绕盘的上方,所述中心轴贯穿绕盘与绕盘支架相连,所述绕盘由主绕盘,进线孔,外侧板和中间支撑盘构成;所述进线孔外设置有进线孔盖板,所述外侧板设置于主绕盘的下侧,所述中间支撑盘设置于主绕盘与外侧板之间;所述绕盘支架上设置有仪表支架和测杆支架,所述中心轴通过中心轴支架与绕盘支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轴上方设有第一插座,所述第一插座与中心轴支架之间设置有防水垫,中心轴上方设有插座该插座使用时用插头导线和仪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仪表支架与绕盘支架转动连接,仪表支架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转动到绕盘上方来方便整个绕盘的移动和存放,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转动到支架的外侧用来放置测量仪表或者现场需要使用的工具。
进一步的,所述测杆支架由两个方块组成,所述方块分别设置于绕盘支架的两根圆杆上,由两个方块配合,可以放置长杆型测量仪器。
进一步的,所述方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半圆凹槽,侧面设有第二半圆凹槽,所述第一半圆凹槽与绕盘支架卡接,第二半圆凹槽可以放置长杆形测量仪器,当然也可以根据测量仪器的不同形状及类别设计定制其他类型的凹槽放置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轴支架上设有蝶形螺栓,所述蝶形螺栓靠近绕盘的一端设有硅胶垫,蝶形螺栓和硅胶垫的作用是用来作固定和刹车绕盘的,在测量采集过程中任意一点需要停顿都可以拧紧螺栓以防止绕盘因为电缆的拖动和重量而自由转动,这个办法也可以在迁移,换位和存放的时候使用,以防止绕盘的自由转动而导致电缆散落。
进一步的,所述绕盘的下方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与绕盘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设有手柄方便操作者进行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支撑盘的下侧设有第二插座,该盘装有接线插座不仅能起到过渡数据信号的传输也便于后期维修和更换电缆。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轴内设置有导电滑环,所述第一插座通过导电滑环与第二插座相连,两个插座通过支架中心轴内安装的一个高精度导电滑环连接起来可以精准的将测量数据不失真的传输到采集仪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鲁,未经曹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157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