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疲劳手环的电击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13852.9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28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郑新刚;梁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蝶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4C5/00 | 分类号: | A44C5/00;A61N1/04;A61N1/36;A61B5/0531;A61B5/16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董晗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瀛洲街道江滨中大道116号君临闽江***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疲劳 电击 电路 | ||
1.一种防疲劳手环的电击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供电模块、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
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供电端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金属片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金属片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串行输入输出口相连;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第一金属片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金属片的另一端用于与人体皮肤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范围为0至36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疲劳手环的电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池模块、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模块的供电端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串行输入输出口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感远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为PNP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为NPN三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疲劳手环的电击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六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五三极管;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和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三串行输入输出口相连,且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感靠近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五三极管为NPN三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疲劳手环的电击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瞬态二极管和第二瞬态二极管,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替换为: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的正极相连,且正极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疲劳手环的电击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七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金属片的一端相连替换为: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金属片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蝶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州蝶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1385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