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内扶手的调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80838.3 | 申请日: | 2020-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89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唐业雨;杜红华;汪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德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郭雨姗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扶手 调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内扶手的调节装置,包括车厢壳体,车厢壳体的内部开设有握把手凹槽,车厢壳体开设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竖杆,竖杆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槽。该汽车内扶手的调节装置,通过控制转盘与竖杆的螺纹位移原理,使其轴承套筒通过联动杆带动位移套筒竖直位移,即带动摆臂杆的右端的高度发生变化,继而改变摆臂杆的倾斜角度,并配合摆臂杆在移动套筒的内部伸缩位移,使其稳固套筒和抓手软筒至合适角度,以便于抓手更舒服的效果,并且通过螺纹套筒与伸缩管的螺纹位移原理,使其伸缩管水平向车厢壳体凹槽的右侧内壁位移,即通过伸缩管通过轴块带动移动套筒水平位移,即调节改变稳固套筒和抓手软筒至合适水平位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扶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内扶手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在人们普遍的出行交通工具,使用极为广泛,其中汽车内部扶手是设置在汽车内部顶板侧面,使其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用于对其车内人提供手握抓扶,用于保证人体在行驶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目前,现有的汽车内扶手都是固定设置,没有针对性的设置调节手握把手的倾斜装置,以及不能调节手握把手的水平位置,从而给乘坐人的抓握带来了不舒服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扶手的调节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内扶手都是固定设置,没有针对性的设置调节手握把手的倾斜装置,以及不能调节手握把手的水平位置,从而给乘坐人的抓握带来了不舒服的效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扶手的调节装置,包括车厢壳体,所述车厢壳体的内部开设有握把手凹槽,所述车厢壳体开设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竖杆的表面套接有位移套筒,所述位移套筒的左侧铰接有摆臂杆,所述摆臂杆的左侧插入移动套筒的内部,所述移动套筒的内壁与摆臂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套筒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稳固套筒,所述移动套筒的左侧与轴块的右侧铰接,所述轴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左侧插入车厢壳体凹槽左侧的内壁,所述伸缩管的表面与车厢壳体的内部活动接触,所述伸缩管的表面螺纹套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表面与轴承套筒内圈的内壁固定套接,所述轴承套筒外圈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限位块,所述固定限位块的表面与车厢壳体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表面螺纹套接有控制转盘,所述控制转盘的顶部沿口与轴承套环内圈的底部沿口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套环外圈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顶部与位移套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位移套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动件,所述车厢壳体凹槽的右侧内壁开设有配合滑动件使用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滑动件的右侧插入车厢壳体的滑槽内壁,所述滑动件的右端与车厢壳体的滑槽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稳固套筒的表面套有软筒,所述稳固套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软性弹簧,所述软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稳固套筒的表面和软筒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联动杆的顶部固定套接有稳固套环,所述稳固套环的沿口与位移套筒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套筒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两个限位套环板,两个所述限位套环板分别以移动套筒的中部呈左右对称分布。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扶手的调节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德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德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808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