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连接结构件及预制构件组合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37182.7 | 申请日: | 202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60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周兆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兆弟 |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5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8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连接 结构件 预制构件 组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连接结构件及预制构件组合,其中,建筑用连接结构件,包括:套筒,其具有插接腔;插件,其一端形成插头;止退件,安装于插接腔内以逆向卡止插入插接腔的插头,实现连接结构件稳定连接;止退件包含夹片和周向箍紧夹片的弹性箍,通过弹性箍给予夹片复位夹紧插头的力,并使相邻夹片之间形成相互限位,避免有夹片跌落而影响对插头的逆向卡止,插接腔安装有可微调止退件径向位置的弹性定位件,从而在具有挤压力的作用下弹性定位件能够产生径向移动,能够提供各夹片涨开的径向空间,确保插接顺利,并且在插件和止退件轴向未对齐时,插件的挤压力能使止退件挤压弹性定位件而产生径向移动,使插件和止退件轴向对齐实现对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连接结构件及预制构件组合。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桩是建筑行业中广泛的使用的桩基础用材,受限于生产和运输条件,预制混凝土桩的单节长度往往小于预制混凝土桩的设计长度要求,因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多根预制混凝土桩轴向连接在一起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整体长度。传统的预制混凝土桩连接方式一般是将上、下两节预制混凝土桩的端板对齐进行焊接固定,具体方法是将上、下两节管桩的端头板对齐,调整垂直度后,再通过电焊方式连接,该连接方式受人为因素、气象因素影响大,且由于对管桩垂直度及连接质量要求较高,因此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高,在沉入土体后,焊接部位在受到腐蚀后存在逐渐失效的风险。
为了解决采用端板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所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出现了不需要焊接,能够直接插接的连接件。
这种连接件包括大螺母、小螺母、中间螺母、插杆、分体式卡环和弹性件,大螺母和小螺母分别套设在预制混凝土桩的受力筋两端,插杆固接在小螺母上,分体式卡环和弹性件通过中间螺母止挡在大螺母内,插杆的端部插头呈两头小中间大的鼓形,插杆插入大螺母内时,先推动分体式卡环克服弹性件的弹力向下移动同时将分体式卡环径向撑开,待插头的最大直径部位越过分体式卡环的最小内径部位后,分体式卡环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复位且径向收拢,分体式卡环在中间螺母下端径缩以逆向卡止插杆,从而防止插头从大螺母中拔出,实现快速地连接。
虽然与传统的焊接连接方式相比,上述连接件的使用具有对接施工速度快、连接强度高等优点。但是,由于预制混凝土桩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桩端面倾斜和/或螺母套筒定位误差和/或上、下节预制混凝土桩轴向未对齐,因此,为了保证上、下节预制混凝土桩间的多个连接件均能够完成插接动作,需将中间螺母的内孔与插头的中间段间留有足够大的径向间隙以调整上述误差,导致插头在接触分体式卡环时插杆中轴线会相对于中间螺母中轴线倾斜或偏移,进而在插接过程中出现部分卡环倾倒落入大螺母底部的情况,这种掉落现象出现的概率虽然较小,可一旦出现,便只有部分数量的卡环起作用,导致连接后抗拉强度达不到使用性能要求,这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建筑业来讲是要避免出现此类风险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混凝土预制构件对接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连接结构件及预制构件组合。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用连接结构件,包括:
套筒,其具有插接腔;
插件,其一端形成插头;以及
止退件,安装于所述插接腔内以逆向卡止插入所述插接腔的插头;
其中,所述止退件包含两个以上周向排列分布以形成止退腔的夹片和周向箍紧两个以上所述夹片的弹性箍,所述插接腔安装有可微调所述止退件径向位置的弹性定位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兆弟,未经周兆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371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面无人艇一体化测验平台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司机台检查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