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核废液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25564.8 | 申请日: | 202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91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谌戡;何小芬;李聪;周铁梦;田志强;何昀;贺继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久远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21F9/12 | 分类号: | G21F9/12;G21F9/06 |
| 代理公司: | 绵阳山之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88 | 代理人: | 沈强 |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废液 处理 装置 | ||
1.一种移动式核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箱体、过滤单元、吸附单元、第一离子交换单元、第二离子交换单元、控制系统,所述过滤单元、吸附单元、第一离子交换单元、第二离子交换单元分别设置在防护箱体内且防护箱体能为箱体内的过滤单元、吸附单元、第一离子交换单元、第二离子交换单元提供防护;
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用于输入核废液的第一进液管、第一进液泵、过滤罐、活性炭吸附柱、第一出液管、第一压差传感器;所述过滤罐包括第一罐体、第一上封头、第一上滤板、第一下滤板、第一下封头、第一废液返回管、第一废液泵、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上封头上设置在第一罐体的上端,所述第一进液管与第一上封头相连且核废液能进第一上封头进入第一罐体内,所述第一进液泵设置在第一进液管上且第一进液泵能为第一进液管内的液体流动提供动力,所述第一上滤板、第一下滤板分别设置在第一罐体内且第一上滤板、第一下滤板分别位于第一罐体的上、下两端,所述活性炭吸附柱位于第一上滤板与第一下滤板之间且经第一上封头进入第一罐体内的核废液能依次经第一上滤板、活性炭吸附柱、第一下滤板进行过滤,所述第一下封头设置在第一罐体的下端,所述第一下封头与第一出液管相连且经过滤罐进行过滤后的液体能经第一出液管流出,所述第一废液返回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罐体相连且第一罐体下方的液体能经第一废液返回管返回第一罐体内进行过滤,所述第一废液泵设置在第一废液返回管上,所述第一排气管设置在第一罐体上且第一罐体内的废气能经第一排气管排入防护箱体内;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分别与过滤罐的进口、出口相连且第一压差传感器能对过滤罐内的压力变化进行测定;
所述吸附单元包括第二进液泵、吸附罐、离子交换柱、第二出液管、第二压差传感器;所述吸附罐包括第二罐体、第二上封头、第二上滤板、第二下滤板、第二下封头、第二废液返回管、第二废液泵、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上封头上设置在第二罐体的上端,所述第一出液管与第二上封头相连且经过滤单元处理后的液体能依次经第一出液管、第二上封头进入第二罐体内,所述第二进液泵设置在第一出液管上且第二进液泵能为第一出液管内的液体流动提供动力,所述第二上滤板、第二下滤板分别设置在第二罐体内且第二上滤板、第二下滤板分别位于第二罐体的上、下两端,所述离子交换柱位于第二上滤板与第二下滤板之间且经第二上封头进入第二罐体内的液体能依次经第二上滤板、离子交换柱、第二下滤板进行处理,所述第二下封头设置在第二罐体的下端,所述第二下封头与第二出液管相连且经吸附罐处理后的液体能经第二出液管流出,所述第二废液返回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罐体相连且第二罐体下方的液体能经第二废液返回管返回第二罐体内进行处理,所述第二废液泵设置在第二废液返回管上,所述第二排气管设置在第二罐体上且第二罐体内的废气能经第二排气管排入防护箱体内;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分别与吸附罐的进口、出口相连且第二压差传感器能对吸附罐内的压力变化进行测定;
所述第一离子交换单元包括第三进液泵、第三交换罐、第三H-OH混床、第三出液管、第三压差传感器;所述第三交换罐包括第三罐体、第三上封头、第三上滤板、第三下滤板、第三下封头、第三废液返回管、第三废液泵、第三排气管,所述第三上封头上设置在第三罐体的上端,所述第二出液管与第三上封头相连且经吸附单元处理后的液体能依次经第二出液管、第三上封头进入第三罐体内,所述第三进液泵设置在第二出液管上且第三进液泵能为第二出液管内的液体流动提供动力,所述第三上滤板、第三下滤板分别设置在第三罐体内且第三上滤板、第三下滤板分别位于第三罐体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三H-OH混床位于第三上滤板与第三下滤板之间且经第三上封头进入第三罐体内的液体能依次经第三上滤板、第三H-OH混床、第三下滤板进行处理,所述第三下封头设置在第三罐体的下端,所述第三下封头与第三出液管相连且经第三交换罐处理后的液体能经第三出液管流出,所述第三废液返回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罐体相连且第三罐体下方的液体能经第三废液返回管返回第三罐体内进行处理,所述第三废液泵设置在第三废液返回管上,所述第三排气管设置在第三罐体上且第三罐体内的废气能经第三排气管排入防护箱体内;所述第三压差传感器分别与第三H-OH混床的进口、出口相连且第三压差传感器能对第三H-OH混床内的压力变化进行测定;
所述第二离子交换单元包括第四进液泵、第四交换罐、第四H-OH混床、第四出液管、第四压差传感器;所述第四交换罐包括第四罐体、第四上封头、第四上滤板、第四下滤板、第四下封头、第四废液返回管、第四废液泵、第四排气管,所述第四上封头上设置在第四罐体的上端,所述第三出液管与第四上封头相连且经第一离子交换单元处理后的液体能依次经第三出液管、第四上封头进入第四罐体内,所述第四进液泵设置在第三出液管上且第四进液泵能为第三出液管内的液体流动提供动力,所述第四上滤板、第四下滤板分别设置在第四罐体内且第四上滤板、第四下滤板分别位于第四罐体的上、下两端,所述第四H-OH混床位于第四上滤板与第四下滤板之间且经第四上封头进入第四罐体内的液体能依次经第四上滤板、第四H-OH混床、第四下滤板进行处理,所述第四下封头设置在第四罐体的下端,所述第四下封头与第四出液管相连且经第四交换罐处理后的液体能经第四出液管流出,所述第四废液返回管的两端分别与第四罐体相连且第四罐体下方的液体能经第四废液返回管返回第四罐体内进行处理,所述第四废液泵设置在第四废液返回管上,所述第四排气管设置在第四罐体上且第四罐体内的废气能经第四排气管排入防护箱体内;所述第四压差传感器分别与第四H-OH混床的进口、出口相连且第四压差传感器能对第四H-OH混床内的压力变化进行测定;
所述第一进液泵、第一废液泵、第一压差传感器、第二进液泵、第二废液泵、第二压差传感器、第三进液泵、第三废液泵、第三压差传感器、第四进液泵、第四废液泵、第四压差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久远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久远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2556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间距辅助调节器及智能单板堆垛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用途的标志牌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