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周丛生物培养装置及其支撑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64129.9 | 申请日: | 2020-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91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郭家骅;鄢仕伟;常超;郝永荣;韩林蓉;田雨露;莫杰章;樊荣;郭季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家骅 |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47G7/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07 | 代理人: | 周兴伟 |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丛生 培养 装置 及其 支撑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培养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周丛生物培养装置及其支撑架。一种周丛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基座本体、挡板及用于周丛生物附着并生长的玻璃片,所述基座本体前后两侧设有侧槽,多个所述玻璃片平行排列插设在侧槽内,所述基座本体两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将玻璃片抵挡限位在侧槽内。本实用新型培养装置可以有效地在实际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培养出符合需要的周丛生物群落。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可靠,且可配合支撑架使用,能稳固的插入水中,不需要额外附加装置,适用于绝大多数培养条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培养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周丛生物培养装置及其支撑架。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的生态学研究聚焦于周丛生物(periphyton),周丛生物是指生长在淹没于水中的各种基质,如沉水植物、木桩、石头等表面的生物群,主要包括着生藻类、原生动物和轮虫。该生物群一般生长于河流中坚硬的固着物上。在实验中一般需要在实验室内研究其生物特性。如何低成本且有效地培养出符合实际生态环境的周丛生物群落是大部分此类实验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类似的装置报道较少,少数研究和专利报道了在实验室中培养周丛生物的装置和方法。此类装置的目的在于在实验室中的人工控制条件下培养出符合条件的周丛生物。然而,此类装置对于许多生态实验有着明显的缺点:
1、装置复杂,成本高:许多装置为了控制周丛生物的生长环境,其培养装置十分复杂。虽然复杂的装置有助于控制生长条件,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在接近自然状态的情况下培养周丛生物,此类人工设置的环境条件便不再适合。此外,复杂的装置大大的提高了装置成本和结构复杂性。
2、无法培养出自然条件下的周丛生物:此类装置大多只能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因此培养出来的周丛生物并不能有效的反映出真实生态环境下的生物生长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周丛生物培养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周丛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基座本体、挡板及用于周丛生物附着并生长的玻璃片,所述基座本体前后两侧设有侧槽,多个所述玻璃片平行排列插设在侧槽内,所述基座本体两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将玻璃片抵挡限位在侧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本体横截面为工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本体两端设有插接孔,所述挡板设有与插接孔相适配的插柱。
进一步的,所述侧槽端面设有向内延伸的凸边。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片为圆形磨毛玻璃片。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本体及挡板为透明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周丛生物培养装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上底板、下底板、支撑脚及支撑杆,所述上底板及下底板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下底板下方连接有支撑脚,所述上底板及下底板之间用于放置周丛生物培养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均设有长凹槽,多个周丛生物培养装置竖向排列插设在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均匀分布的固定于凹槽的两侧,所述支撑杆具有4个、6个或者8个。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底部为U型插脚。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培养装置可以有效的在实际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培养出符合需要的周丛生物群落。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可靠,且可配合支撑架使用,能稳固的插入水中,不需要额外附加装置,适用于绝大多数培养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周丛生物培养装置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家骅,未经郭家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641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盆角齿轮
- 下一篇:一种教学管理用演示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