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体除杂旋流净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47273.1 | 申请日: | 2020-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49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袁方;赖奕澎;丁红玉;王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水木益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宋宝库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杂旋流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体除杂旋流净化装置,通过在池体内部设置套接的导流筒和中心筒,并使雨水通过进水管从切向方向进入池体中部的旋流区。雨水在旋流区先切线向下进入导流筒的底部,在沉砂斗处突然降低流速,使小颗粒但比重较大的沉淀物从水流中分离出来,经过沉砂斗,进入沉降区中收集起来。同时,比重较轻的液态油污从水流中分离出来,漂浮在水面,实现对液态油污的分离。之后水流在中心筒的引导之下环绕中心筒螺旋向上,出水口设置在导流筒的中部,去除了大颗粒的漂浮物、小颗粒的沉淀物以及液态油污的雨水从出水口流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净化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体除杂旋流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雨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降雨对地表的冲刷,包括大颗粒的漂浮物(如树叶、果皮、纤维等)、小颗粒的沉淀物(城市建筑施工场地堆积物、路面沉积的泥沙、石子)、以及液态油污(洗车泄露或润滑油滴落)等。这些污染物阻塞河道,造成河道的淤积,水体富营养化。有的垃圾堆积场所,经雨水的冲刷,渗水没有经过格栅就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对自然水体造成极大污染。
在对雨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之前,需要先行去除这些杂质。但目前雨水的初期处理系统还不完善,主要是用格栅拦截较大的漂浮物,无法去除小颗粒的沉淀物和液态油污,携带沉淀物和液态油污的雨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仍然对环境造成污染。
小颗粒的沉淀物大部分是城市建筑施工场地堆积物、路面沉积的泥沙、石子,不能通过滤水方法进行处理、减小尺寸或消除,所以需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由于泥沙、石子硬度较大并且有研磨作用,会磨损泵及其它机械装置;而且石子较重并积聚在净化器、处理池、消化池及其它设备中,在这些地方往往必须通过手工将其去除。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同时分离和处理雨水中携带的大颗粒的漂浮物、小颗粒的沉淀物以及液态油污的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在池体内部形成旋流,将大颗粒的漂浮物、小颗粒的沉淀物以及液态油污进行分层再分离的水体除杂旋流净化装置。
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体除杂旋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池体、导流筒、中心筒;所述池体为底部封闭的筒体,自上而下分为出渣区、旋流区和沉降区,所述导流筒内套入中心筒后,竖立在所述旋流区中;进水管沿切线方向穿入所述旋流区,出水管一端连通导流筒,另一端穿出池体;所述导流筒顶部连通出渣区,底部连通沉降区;所述旋流区与沉降区之间通过一沉砂斗分隔,所述沉砂斗为上宽下窄的漏斗;所述沉砂斗的宽端与池体的内壁连接,窄端开口对应沉降区。
可选地,所述中心筒的底部面对所述沉砂斗的方向设置一上窄下宽的锥形斗,所述锥形斗伸出导流筒底部,宽端与所述导流筒底部之间留有空隙。
可选地,所述导流筒的侧壁为上宽下窄的锥形。
可选地,所述沉降区的周向设置倒角,形成集砂池。
可选地,一提砂管通过中心筒进入集砂池。
可选地,所述导流筒、出水管、与池体内壁构成的死水区。
可选地,所述出渣区设置浮渣篮。
可选地,所述浮渣篮为一个架设在池体内壁上的中空环。
可选地,所述中空环的内边缘下方设置斜向所述池体内壁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中空环和池体内壁围成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斜边朝向所述池体的内部。
可选地,所述沉砂斗的斜面角度25-35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水木益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水木益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472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垃圾处理厂垃圾处理等离子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智能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