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场所用轻质功能性复合材料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13645.9 | 申请日: | 2020-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99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王***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所用 功能 复合材料 | ||
1.一种多场所用轻质功能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自上向下,依次包括防护层(1)、阻燃层(2)、隔热层(3)、降噪层(4)、缓冲层(5)和粘接层(6);其中,所述降噪层(4)和所述缓冲层(5)之间通过嵌入式方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场所用轻质功能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1)和所述阻燃层(2)之间的界面、所述阻燃层(2)和所述隔热层(3)之间的界面、所述隔热层(3)和所述降噪层(4)之间的界面,均通过胶黏剂实现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场所用轻质功能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1)为对复合材料内层具有保护作用的材料,包括金属箔、无纺布、防火布、陶瓷纤维布和芳纶纤维布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
所述阻燃层(2)为三聚氰胺泡沫;所述阻燃层(2)厚度占整个复合材料厚度的3/20~7/20;所述阻燃层(2)采用的三聚氰胺泡沫为极限氧指数为30%~45%的三聚氰胺泡沫;
和/或
所述隔热层(3)为聚酰亚胺泡沫;所述隔热层(3)厚度占整个复合材料厚度的5/20~11/20;所述隔热层(3)采用的聚酰亚胺泡沫为导热系数为0.025~0.042W/(m·K)的聚酰亚胺泡沫;
和/或
所述降噪层(4)为聚氨酯泡沫;所述降噪层(4)厚度占整个复合材料厚度的3/20~9/20;所述降噪层(4)采用的聚氨酯泡沫为降噪系数为0.55~0.85的聚氨酯泡沫;
和/或
所述缓冲层(5)为硅胶泡棉;所述缓冲层(5)厚度占整个复合材料厚度的3/20~9/20;所述缓冲层(5)采用的硅胶泡棉为回弹系数为50%-70%的硅胶泡棉;
和/或
所述粘接层(6)为方便复合材料铺装的不干胶,为铜版纸不干胶、铝箔纸不干胶、易碎纸不干胶、热敏纸不干胶、可移除胶不干胶、聚乙烯PE不干胶、聚丙烯PP不干胶和PVC不干胶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场所用轻质功能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具体为:所述降噪层(4)和所述缓冲层(5)之间通过凹凸梯形结构嵌入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场所用轻质功能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层(4)采用凹梯形结构材料;所述缓冲层(5)采用凸梯形结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场所用轻质功能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层(4)包括降噪层基材以及形成于所述降噪层基材底部的多个凹梯形结构单元;所述缓冲层(5)包括缓冲层基材以及形成于所述缓冲层基材顶部的多个凸梯形结构单元;其中,所述凸梯形结构单元与所述凹梯形结构单元为啮合结构,所述凸梯形结构单元嵌入到所述凹梯形结构单元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场所用轻质功能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梯形结构单元的参数为:
凸梯形结构的上底为10~20mm;凸梯形结构的下底为20~30mm;凸梯形结构的高度为5~10mm;凸梯形结构的梯形角度为30~6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场所用轻质功能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梯形结构单元的梯形高度占所述缓冲层(5)厚度的1/5~2/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场所用轻质功能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梯形结构单元的梯形高度占所述降噪层(4)厚度的1/5~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同方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1364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