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单芯片压接型IGBT器件结温实时监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77128.0 | 申请日: | 2020-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6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安彤;李泽峥;秦飞;陈晓萱;田延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31/26 | 分类号: | G01R31/26;G01K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芯片 压接型 igbt 器件 实时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单芯片压接IGBT器件结温实时监测装置,该装置选取小电流下压接IGBT模块集电极和发射极电压Vce作为温度敏感电参数。包括:温箱实验单元,驱动单元,保护单元,小电流测试单元,功率循环单元,数据采集分析单元,待测单芯片压接型IGBT器件单元。装置通过温箱实验单元和小电流测试单元获得的温度敏感电参数Vce和结温Tj,建立压接IGBT模块特性曲线。功率循环过程中,通过功率循环实验单元控制待测压接IGBT器件导通和关断,然后将数据采集分析模单元采集的关断瞬间VCE结果带入特性曲线,得到结温变化情况。本装置设有压力可调夹具装置,可测量不同压力下压接IGBT器件特性曲线。本实用新型实时监测不同压力下压接IGBT器件结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接型IGBT器件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单芯片压接IGBT器件结温实时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压接型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具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等特点,是理想的大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现已广泛应用到轻型交直流输电、大型工业驱动、能源等高端装备行业。
压接型IGBT器件在服役过程中一方面自身产生大量的热量,芯片结温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反复升温、冷却,器件开关过程中结温波动大,同时服役过程中单个芯片需承受千牛的压力。集电极、发射极受热发生翘曲,变形引起压接型IGBT压力分布不均,热阻继而增大,使得芯片结温波动上升,最终导致芯片性能降级或失效。为保证压接IGBT器件长期稳定运行,需对结温进行实时监测。
现有技术中,压接IGBT器件结温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接触法、光学法、热网络法和温敏参数法。物理接触法需要在器件内置入热电偶或热电阻,改变压接封装结构。光学法需要将压接IGBT器件部分开封,使芯片暴露在热像仪下,这种方法改变压力了分布形式。热网络法中热网络参数会在压接IGBT器件内各层老化后变化,作为实时监测指标误差较大,结温计算准确性低。温敏参数法为非接触式测量,只需测量压接IGBT器件电参数,反应灵敏,可实现实时监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温敏参数法的单芯片压接型IGBT器件结温实时监测装置。该装置不改变单芯片压接型IGBT器件的封装结构,具有测量方式简单,结温准确性高,实时监测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温敏参数法的单芯片压接型IGBT器件结温实时监测装置,分为特征曲线测量模块和实时监测模块。具体包括温箱实验单元101,驱动单元102,保护单元103,小电流测试单元104,数据采集分析单元105,待测单芯片压接型IGBT器件单元106,功率循环单元107。
所述特征曲线测量模块和实时检测模块共用驱动单元102,保护单元103,小电流测试单元104,数据采集分析单元105,待测单芯片压接型IGBT器件单元106。
所述待测单芯片压接型IGBT器件单元106设有栅极引出端106-1、集电极引出端106-2、发射极引出端106-3、压力调节装置106-4,如图5所示。
所述特征曲线测量模块包括温箱实验单元101,驱动单元102,保护单元103,小电流测试单元104,数据采集分析单元105,待测单芯片压接型IGBT器件单元106,如图1所示。
所述待测单芯片压接型IGBT器件单元106置于温箱实验单元101内。
所述驱动单元102与待测单芯片压接型IGBT器件单元106的栅极引出端106-1、发射极引出端106-3连接。所述保护单元103与待测单芯片压接型IGBT器件单元106集电极引出端106-2、发射极引出端106-3连接。所述小电流测试单元104与待测单芯片压接型IGBT器件单元106集电极引出端106-2、发射极引出端106-3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分析单元105与待测单芯片压接型IGBT器件单元连接106集电极引出端106-2、发射极引出端106-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771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火窗框架喷涂抛光控制系统
- 下一篇:吸顶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