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61186.4 | 申请日: | 2020-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0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杨秋立;马姜浩;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49 | 分类号: | H01M50/249;H01M50/258;H01M50/264;B60K1/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邹敏敏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池和收容若干个电池的围框,围框包括两个相对的侧板和两个相对的端板,侧板和端板共同围成收容若干个电池的收容空间,侧板和端板其中之一作为固定输出极底座的连接板,输出极底座和连接板通过多个卡合结构进行卡接而使输出极底座固定于连接板上,且多个卡合结构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可避免在振动过程中输出极底座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从而防止因振幅过大导致零部件产生异响甚至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池模组使用中,对于电池模组的正负极铜排通常使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固定的底座通常位于电池模组的连接板上,被称为输出极底座。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有振动,需要将输出底座进行一定的固定限位,防止其振幅过大导致零部件产生异响甚至损坏。
业内现阶段常用的措施是通过螺栓将输出极底座固定在连接板上,或者使用注塑使输出极底座与连接板一体成型,还有通过输出极本身的结构固定在连接板上。对于螺栓连接方式使用了额外的零部件从而增加了安装时间,对于注塑成型方式不适用于金属连接板,通过输出极本身的结构固定在连接板上是一种更为节省人力物力的方式,但设计较为困难。
因此亟需一种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借由多个卡合结构而使输出极底座固定于连接板上,且多个卡合结构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池和收容若干个电池的围框,围框包括两个相对的侧板和两个相对的端板,侧板和端板共同围成收容若干个电池的收容空间,侧板和端板其中之一作为固定输出极底座的连接板,输出极底座和连接板通过多个卡合结构进行卡接而使输出极底座固定于连接板上,且多个卡合结构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输出极底座与连接板通过多个卡合结构进行卡接而使输出极底座固定于连接板上,且多个卡合结构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以避免该电池模组在振动过程中输出极底座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从而防止因振幅过大导致零部件产生异响甚至损坏。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卡合结构包括第一卡合结构,第一卡合结构包括卡合件和与卡合件相匹配的卡合孔,卡合件设于输出极底座的底部,卡合孔设于连接板的侧壁上。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输出极底座和连接板通过两个第一卡合结构进行卡接,卡合件包括呈弹性的连接壁,两连接壁呈对称地设置于输出极底座底部相对长边上,连接壁包括定位部和用于与输出极底座连接的连接部,两定位部之间的间距大于连接板的厚度,两连接部之间的间距小于连接板的厚度,借由连接壁的弹性形变而使定位部伸进卡合孔中,借由连接壁的弹性形变的恢复而使定位部与卡合孔相互卡合。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壁的厚度由定位部至连接部逐渐变厚。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壁远离输出极底座的一端向外凸起形成定位部,定位部的形状与卡合孔相匹配。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部包括位于上部的竖直部和位于下部的倾斜部,倾斜部相对竖直部向下倾斜;定位部下部的倾斜部使得定位部更容易伸进卡合孔中。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卡合结构还包括第二卡合结构,连接板的顶部设有内凹而成且于厚度方向贯通的凹陷部,输出极底座的下部设有与凹陷部相匹配的凸台,凸台嵌入凹陷部形成第二卡合结构。借由凸台与凹陷部的配合而使输出极底座定位于连接板上,且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相对于连接板发生移动。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卡合孔与凹陷部的底壁贯通,凸台嵌入凹陷部并使卡合件与卡合孔相互卡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611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学检测用可自主移液的清洗装置
- 下一篇:全自动去毛刺抛光倒角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