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单元内部气体收集装置及电池单元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60861.1 | 申请日: | 2020-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0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硕;苏家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358 | 分类号: | H01M50/358;H01M50/673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曹芸丽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单元 内部 气体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元内部气体收集装置和电池单元壳体,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元内部气体收集装置包括分别设于电池单元壳体上的导气组件与进液组件,并于导气组件上连接有以收容气体的气体收集单元,且导气组件和进液组件被设置为可同步导通,以随进液组件向电池单元壳体内的进液,而使电池单元壳体内的气体排出至气体收集单元中。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元内部气体收集装置可将电池单元内的气体全部排出,从而能够准确的收集电池单元的产气量,并利于气体成分的分析,同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单元内部气体收集装置,另外,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电池单元内部气体收集装置的电池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池中,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锂高聚合物电池)的性能最好,同质量的锂离子电池其能量是铅酸电池的4~6倍,是镍氢电池的2~3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选择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取得突破。为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镍体系等高能量密度化学体系逐渐应用到了锂离子电池中。
但是,高镍体系的电芯(也即是电池单元)在循环过程中存在易产生气体,基于探究锂离子电池内部的产气量和气体成分对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而高镍方形电池单元循环后期电解液与正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极其容易导致循环后的电池单元鼓胀。由于方形电池单元壳体的束缚,气体体积会有一定的压缩,从外观很难准确的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
目前,大部分的气体收集装置都比较复杂,并且不能将电池单元内部的气体完全排出,导致收集到的气体总量不准确,对电池单元的性能评估存在一定的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单元内部气体收集装置,以可将电池单元内的气体全部排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单元内部气体收集装置,包括分别设于电池单元的壳体上的导气组件与进液组件,并于所述导气组件上连接有以收容气体的气体收集单元,且所述导气组件和所述进液组件被设置为可同步导通,以随所述进液组件向所述电池单元壳体内的进液,而使所述电池单元壳体内的气体排出至所述气体收集单元中。
进一步的,于所述电池单元壳体上设有连通部,所述导气组件和所述进液组件连接于所述连通部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连通部上连接有连接件,所述导气组件和所述进液组件并联于所述连接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气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气体收集单元之间的导气管,且于所述导气管上串接有第一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收集单元采用储气囊。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组件包括连接于安装部上的导液管,于所述导液管上设有用以控制所述导液管内流体流通状态的第二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部为设于所述壳体上的防爆孔或注液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单元壳体包括底壳,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壳上的盖板,所述防爆孔或注液孔位于所述盖板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单元内部气体收集装置,设置导气组件和进液组件的同步导通,可使得电池单元壳体内的气体能够随着进液组件的进液而排出至气体收集单元中,从而可将电池单元壳体内的气体全部排出,以能够更准确的收集电池单元的产气量。
(2)设置连通部,可利于导气组件和进液组件分别与电池单元壳体内部的连通。
(3)连通部上设置的连接件,可为导气组件和进液组件的并联连接提供连接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608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品加工用多功能传输带
- 下一篇:一种腻子磨光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