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火电厂循环水管道泄漏监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40316.6 | 申请日: | 2020-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40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杰;毕庆华;李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D5/06 | 分类号: | F17D5/06;F17D3/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电厂 循环 水管 泄漏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火电厂循环水管道泄漏监测装置,其包括循环水管道,其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渗水管道、竖直设置的集水管道、液位传感器、DCS以及报警器;在循环水管道的正下方设有与循环水管道相平行的渗水管道,在靠近循环水管道的渗水管道的一侧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渗水孔;渗水管道开口的一端与集水管道下部的侧壁连通;在集水管道内部的底端设有液位传感器。优点:可使循环水管道泄漏的水能被有效的收集到集水管道内,并由液位传感器采集液位信息后发送到DCS,再由报警器及时的报警。本实用新型仅在厂区内各个建筑物下方的循环水管道处设置,既能降低工程造价、保证经济性,又方便实施,还能及时、准确的报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泄漏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火电厂循环水管道泄漏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火电厂运行过程中,循环水首先进入表面式凝汽器的水侧,冷却凝汽器汽侧的汽轮机排汽,由于空冷塔与主厂房通常是分开布置并有一定距离),所以,通过表面换热后的循环水需要由循环水泵通过循环水管道送至空冷塔,通过空冷塔内的散热器与空气进行表面换热,循环水被空气冷却后通过循环水管道再返回凝汽器去冷却汽轮机排汽,进而实现循环水密闭循环。由于循环水管道干管管径为DN2400,通过水量的分配,管径渐变最终进入散热器的管径为DN1200,由散热器冷却后的循环水管径通过渐变,最终管径为DN2400,可见循环水管道的管径较大,所以,目前火电厂都是采用直埋在地下的方法来敷设循环水管道,且部分循环水管会穿越锅炉房、汽机房、煤仓间、除尘器和引风机室等建筑物的下方,一旦循环水管发生泄露,大量泄漏的水会影响上述建筑物基础的牢固稳定性,造成基础倾斜、下沉,存在安全隐患,也会浪费大量的循环水。目前,火电厂通常是通过在循环水管道下方设置混凝土检漏槽来对循环水管道进行检漏,但是,由于地下设施管道和基础较多,空间紧张,很多地方无法实现,且混凝土捡漏槽会因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产生裂缝,使得检漏工作无法有效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火电厂循环水管道泄漏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
一种火电厂循环水管道泄漏监测装置,其包括循环水管道,其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渗水管道、竖直设置的集水管道、液位传感器、DCS以及报警器;
在所述循环水管道的正下方设有与所述循环水管道相平行的所述渗水管道,在靠近所述循环水管道的所述渗水管道的一侧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渗水孔,且所述循环水管道的底部侧壁与所述渗水管道的顶部侧壁之间的距离≤200mm;
所述渗水管道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盲管结构,所述集水管道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盲孔结构,且所述渗水管道开口的一端与所述集水管道下部的侧壁连通;
在所述集水管道内部的底端设有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DCS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DCS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报警器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渗水孔处设有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渗水管道的管径的范围为100mm~15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通过设置渗水管道和集水管道,可使循环水管道泄漏的水能被有效的收集到集水管道内,并由设置在集水管道内最低点处的液位传感器采集液位信息后发送到DCS,再由报警器及时的报警。本实用新型仅在厂区内各个建筑物下方的循环水管道处设置,既能降低工程造价、保证经济性,又方便实施,还能及时、准确的报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403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腐蚀耐磨型汽车半轴
- 下一篇:一种丝束冷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