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双极等离子体电极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54357.3 | 申请日: | 2020-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31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崔驰;何成东;于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邦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8/04 | 分类号: | A61B18/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文雯 |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下肢 静脉曲张 治疗 等离子体 电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双极等离子体电极,包括外刀杆、内刀杆和线缆,线缆通过手柄与外刀杆连接,外刀杆为中空PEEK管,在外刀杆内设置有内刀杆和导线,内刀杆为中空结构,导丝从内刀杆中穿过,在内刀杆与外刀杆之间设置有精度热探头,在外刀杆尖端设置有电极,在外刀杆的前端螺旋绕制有发热丝,在外刀杆上设置有供发热丝穿出的孔,在外刀杆外侧设置有保护发热丝的热缩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对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效率高、创伤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双极等离子体电极。
背景技术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静脉疾病之一,是一种古老而常见的疾病,约有10%~15%的成年男子和20~25%成年女性会出现有症状的大隐静脉曲张。其定义为:各种原因导致的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使静脉血液反流,继而导致病变静脉壁扩张,出现不规则膨出和扭曲。以大隐静脉曲张最为常见,表现为大隐静脉及其属支走行区域静脉迂曲、扩张,如不加以处理,可能发展至静脉性皮肤病变,包括踝部水肿、下肢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溃疡形成、蜂窝织炎、血栓性浅静脉炎和破裂出血等。现有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激光,最为普及,但存在一些缺陷,如恢复周期长,创伤性大等。
低温等离子技术最突出特点就是:快速;创伤小,而且在耳鼻咽喉科外科、脊柱外科妇科、皮肤性病科及肛肠科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与验证,所以此发明采用等离子技术,快速的使血管闭合,能有效的克服现有的治疗方式的不足,为静脉曲张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治疗效率高、创伤小,患者恢复期短的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双极等离子体电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双极等离子体电极,包括外刀杆、内刀杆和线缆,线缆通过手柄与外刀杆连接,外刀杆为中空PEEK管,在外刀杆内设置有内刀杆和导线,内刀杆为中空结构,导丝从内刀杆中穿过,在内刀杆与外刀杆之间设置有精度热探头,精度热探头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内刀杆的外表面上,在外刀杆尖端设置有电极,在外刀杆的前端螺旋绕制有发热丝,在外刀杆上设置有供发热丝穿出的孔,在外刀杆外侧设置有保护发热丝的热缩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电极由带绝缘层耐高温金属或其合金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手柄采用ABS、PA66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发热丝采用电阻材料制成,与等离子主机通过导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精度热探头与等离子主机通过导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等离子主机提供能量,双极电极与发热丝共同工作,实现快速,恒定的能量输出,从而使血管迅速闭合,达到治疗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治疗静脉曲张治疗效率高、创伤小,治疗后患者基本不需要修养,就可正常生活工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对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效率高、创伤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内刀杆,2-电极,3-热缩管,4-精度热探头,5-发热丝,6-外刀杆,7-手柄,8-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邦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邦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543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缠绕的挂料上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隐藏式紫外线消毒功能的照明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