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01752.5 | 申请日: | 202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50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桂虎;彭明忠;辜文凯;李青山;谢林原;杨龙伟;陈寿根;杨家松;刘世杰;苟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00;E21D11/10;E21D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蒋丽 |
| 地址: | 610073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地 应力 地层 超近接 立体交叉 | ||
1.一种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应用于救援站,所述救援站包括既有隧道、第二疏散导洞和辅助横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连通第二疏散导洞和辅助横洞的隧底疏散联络人行通道,所述隧底疏散联络人行通道设于所述既有隧道下方且与之零净距立体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隧底疏散联络人行通包括位于既有隧道下方的交叉段,所述交叉段设有隧道孔和管棚,所述管棚包括若干钢管,所述若干钢管设于所述隧道孔上方且沿其拱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棚的圆心角为100°-1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其特征在于:管棚的钢管的水平夹角为2°-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段还设有若干注浆钢花管,所述若干注浆钢花管分别设于隧道孔两侧且与既有隧道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其特征在于:交叉段包括交叉段本体及设于交叉段本体两端的两端延伸段,所述交叉段本体与既有隧道的接触端设有若干竖向打孔注浆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打孔注浆管间间隔70cm-90c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段本体设有若干门型钢架,所述若干门型钢架沿交叉段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段本体设有一对混凝土回填块,所述一对混凝土回填块设于所述隧道孔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0175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阻窥阴器
- 下一篇:一种高地应力软岩地层大型救援站通风竖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