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磨耐油耐老化控制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236236.9 | 申请日: | 2020-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1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丁桂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全球通仪表线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28;H01B7/28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甘春燕 |
| 地址: | 239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耐油耐 老化 控制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控制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耐油耐老化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本体的最里层中心设置有多个线芯,所述线芯的外壁填充设置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的外壁套接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壁粘接设置有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外壁粘接设置有第一组合层,所述第一组合层的外壁套接设置有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外壁填充设置有第二组合层,该种耐磨耐油耐老化控制电缆,通过两层组合层对控制电缆进行耐磨、耐油和耐老化的防护,有效的提高了控制电缆的耐磨、耐油和耐老化的性能,从而延长了控制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控制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耐油耐老化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控制电缆是适用于工矿企业、能源交通部门、供交流额定电压450/750伏以下控制、保护线路等场合使用的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
一般K字母开头的电缆都是控制电缆。电缆根据使用环境的要求可分:普通电缆、阻燃电缆、耐火电缆、低烟无卤电缆、家装电线、矿物绝缘电缆等。而在强电里面,电缆分为:控制电缆、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但是请记住:控制电缆不是传送信号的!而是导通电流的,流通过控制电缆的电流一般在5A 以下,所以控制电缆的截面在2.5mm2以下。首先,我们可以从外形、颜色、芯数等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区分:1、芯颜色的区别:控制电缆的绝缘线芯的颜色一般都是黑色印白字、还有电力电缆低压一般都是分色的;2、电缆芯数的区别:电力电缆线芯数较少,有单芯、两芯、3芯、4芯(三相四线制),5芯 (三相五线制),根据电网要求,最多一般为5芯。而控制电缆传输控制信号用,芯数较多,从2芯~61芯,甚至更多。控制电缆还采用各种线芯结构、屏蔽等措施,来获得满意的电磁兼容效果;3、线皮区别:电力电缆要求线皮有足够的耐压强度,抗拉伸强度,耐温,耐腐蚀。控制电缆要求比较低。
目前,在控制电缆内一般通过橡胶进行防腐耐磨,由于橡胶的质量并不是很好,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风化变质,因此传统的控制电缆使用寿命普遍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现有的控制电缆通过橡胶进行防腐耐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风化变质,影响控制电缆的使用寿命,需要一种控制电缆,能够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良好的耐油性和耐老化的功能,所以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耐油耐老化控制电缆,包括控制电缆本体、线芯、填充层、绝缘层、第一保护层、第一组合层、第二保护层、第二组合层、防腐层、耐磨层和防油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缆本体的最里层中心设置有多个线芯,所述线芯的外壁填充设置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的外壁套接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壁粘接设置有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外壁粘接设置有第一组合层,所述第一组合层的外壁套接设置有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外壁填充设置有第二组合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合层和第二组合层均设置有三层,从内往外依次设置有防油防水层、耐磨层和防腐层,所述防油防水层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所述耐磨层的材质为软玻璃,所述防腐层的材质为玻璃纤维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层的材质为聚氯乙烯PVC,所述第二保护层的材质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聚氯乙烯-丁腈复合物PVC-NBR,所述填充层的材质为碳酸钙。
优选的,所述线芯包括导体、内半导电层、屏蔽层和外半导电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耐磨耐油耐老化控制电缆,通过两层组合层对控制电缆进行耐磨、耐油和耐老化的防护,有效的提高了控制电缆的耐磨、耐油和耐老化的性能,从而延长了控制电缆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全球通仪表线缆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全球通仪表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362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