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导向防爬吸能装置及轨道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224403.8 | 申请日: | 202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73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晋乐;王京军;赵士忠;车全伟;刘志盛;田洪雷;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F19/04 | 分类号: | B61F19/04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向 防爬吸能 装置 轨道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导向防爬吸能装置及轨道车辆,包括吸能元件,吸能元件固定连接于防爬元件和安装座之间,所述吸能元件包括多排多列网格,每一网格中均设置导向元件,导向元件一端与防爬元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安装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吸能安全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导向防爬吸能装置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轨道交通车辆质量大、编组长,一旦发生碰撞事故,其巨大的撞击动能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对于理想的对中碰撞场景,一般只要设置有可变形吸能元件的能量吸收装置就可以工作良好,但是由于列车车轮的磨损、点头以及垂向/横向载荷不均等因素,导致意外碰撞事故中列车间会存在垂向或横向偏移,列车间很可能会发生爬车现象。对于附加组装在车辆端部的防爬吸能装置,需要设置合适的结构装置来传递那些非理想的的碰撞情况导致的垂向/横向力及附加弯矩,同时不影响或不降低吸能元件的正确变形模式。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防爬吸能装置则无法很好的传递垂向/横向力及附加弯矩,无法很好的吸收轨道车辆碰撞产生的撞击动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导向防爬吸能装置及轨道车辆,该装置可以限制前端防爬齿版的扭转,还能传递大部分偏心力矩,即使在车辆发生较大错位碰撞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吸能元件仍然具有稳定的变形模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导向防爬吸能装置,包括吸能元件,吸能元件固定连接于防爬元件和安装座之间,所述吸能元件包括多排多列网格,每一网格中均设置导向元件,导向元件一端与防爬元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安装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能元件的纵截面设置为田字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网格的纵截面为方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元件和吸能元件平行设置,且导向元件贯通吸能元件,导向元件穿过安装座的端部悬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元件采用管状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管状结构在网格中居中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多排多列网格形成一体式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能元件为板材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吸能元件为板材拼焊而成。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能元件侧部设置诱导槽,诱导槽邻近防爬元件设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在车辆车体端部安装如上所述的强导向防爬吸能装置。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防爬吸能装置,吸能元件呈网格状,吸能元件的网格和导向元件形成了结构简单却非常有效的导向装置,不仅可以限制前端防爬齿板的扭转,还能传递大部分偏心力矩,即使在车辆发生较大错位碰撞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吸能元件仍然具有稳定的变形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防爬吸能装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244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划百格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耐碰撞头车车体端部系统及轨道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