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道建设用雨水收集利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88386.7 | 申请日: | 2020-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48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蓝德凯尔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5/14 | 分类号: | E03F5/14;E03F5/10;E03F5/22;A01G25/02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王江能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设 雨水 收集 利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道建设用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属于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领域,该绿道建设用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雨板,所述导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植被种植层,所述储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垃圾过滤层、细沙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该绿道建设用雨水收集利用装置,通过垃圾过滤层、细沙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的设置,在使用时,当雨天雨水经导雨板流入过滤装置中,垃圾过滤层可有效将雨水中垃圾过滤在外,细沙过滤层可过滤细沙等细小杂质,活性炭过滤层能很好的除去雨水异味,使净化更彻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道建设用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绿道是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它是一种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绿色空间通道,在我国广东省,已经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约1678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目前在我国在绿道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结合研究还较少,绿道大部分还是用于旅游观光,为了绿道植物的灌溉,在道路绿带中安装了自动喷灌系统,虽然节省了人工,但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有悖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雨水的综合利用方面,便用到了雨水收集装置。
现有的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在使用时大多数是直接将雨水引流在储水箱中,由于雨水中含有大量杂质,长时间会发臭变质,即使有部分有净化功能,但是净化不彻底,还容易堵塞水管。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绿道建设用雨水收集利用装置,能有效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道建设用雨水收集利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净化不彻底,容易堵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道建设用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雨板,所述导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植被种植层,所述储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垃圾过滤层、细沙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所述过滤装置的位置与导雨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储水箱的内底壁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贯穿储水箱的内壁并延伸至储水箱的外表面,所述储水箱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导管插接在固定块的内部,所述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
为了使得该一种绿道建设用雨水收集利用装置达到便于排污的作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内底壁呈锥形结构。
为了使得该一种绿道建设用雨水收集利用装置达到清污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内底壁开设有清污口。
为了使得该一种绿道建设用雨水收集利用装置达到排污更快的作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清污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
为了使得该一种绿道建设用雨水收集利用装置达到控制排污速度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排污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污阀。
为了使得该一种绿道建设用雨水收集利用装置达到防止储水过满的作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储水箱一侧的上方插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与排水管导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绿道建设用雨水收集利用装置,通过垃圾过滤层、细沙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的设置,在使用时,当雨天雨水经导雨板流入过滤装置中,垃圾过滤层可有效将雨水中垃圾过滤在外,细沙过滤层可过滤细沙等细小杂质,活性炭过滤层能很好的除去雨水异味,使净化更彻底,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蓝德凯尔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蓝德凯尔生态环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883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