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锅炉高效节能防白雾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35425.X | 申请日: | 2020-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72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何利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奥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3J15/08;F23J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原春香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锅炉 高效 节能 白雾 装置 | ||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锅炉高效节能防白雾装置,包括燃气热水锅炉、气液换热装置、气气换热装置、引风机和烟囱;气液换热装置进水口与燃气热水锅炉的供水口连通,气液换热装置出水口与燃气热水锅炉的回水口连通;气气换热装置进气口与外界空气连通,气气换热装置出气口通过预热空气管道与燃气热水锅炉的进气口连通;通过多级冷却系统,在回收烟气大量热能的同时将燃气供热锅炉烟气白雾的消除,不仅减少视觉上的污染,而且比较彻底的消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硫化物,气溶胶以及各种结晶盐颗粒物质,减少北方冬季雾霾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锅炉高效节能防白雾装置,可广泛应用于调峰燃气锅炉、区域燃气锅炉以及燃气余热锅炉中。
背景技术
燃气锅炉工作中,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完全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的主要成分是CO2、N2、SOX、NOX、H2O和未燃烧的过量空气(与过量空气系数有关)。1Nm 3天然气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1时,燃烧所需实际空气量约为10.6m3,烟气量约为12m3。烟气中烟气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热量转移为显热,水蒸汽所含的汽化潜热为潜热,也就是水在发生相变时,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烟气中水蒸汽的体积含量在15-20%左右,潜热可占天然气的低位发热量的10.97%左右。
水蒸气露点温度一般为54-60℃之间。如天然气中含有H2S,烟气中还会有SOX。SOX会与烟气中的水蒸汽结合形成硫酸蒸汽,硫酸蒸汽的酸露点温度要比水露点温度要高。一般烟气SOX含量在0.03%左右时,烟气露点温度可按 58-62℃左右估算。同时由于高温燃烧产生的NOX也会产生硝酸盐,不同地区燃气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值不尽相同,因此露点温度会进一步上升。当烟气温度低于烟气露点温度时,烟气中水蒸汽开始凝结,烟温低于烟气露点温度愈大,水蒸汽的凝结率也愈大,形成燃气锅炉的排放白雾。白雾不仅会产生视觉污染,而且其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硫化物,气溶胶以及各种结晶盐颗粒物质,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少燃气锅炉产生的白雾,并且提高燃气锅炉的能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锅炉高效节能防白雾装置,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防白雾装置包括燃气热水锅炉、一级冷却装置、二级冷却装置、引风机和烟囱;
所述燃气热水锅炉的烟气出口通过第一绝热烟气管道与一级冷却装置的烟气进口连通,所述一级冷却装置的烟气出口通过第二绝热烟气管道与二级冷却装置的烟气进口连通,所述二级冷却装置的烟气出口通过第三绝热烟气管道与引风机的烟气进口连通,所述引风机的烟气出口与所述烟囱连通;
所述第一绝热烟气管道上分支设有第四绝热烟气管道,所述第四绝热烟气管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调节阀和第一再热装置,所述第四绝热烟气管道的烟气出口与所述第三绝热烟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绝热烟气管道上且位于第四绝热烟气管道下游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调节阀;
所述第二绝热烟气管道上分支设有第五绝热烟气管道,所述第五绝热烟气管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三调节阀和第二再热装置,所述第五绝热烟气管道的烟气出口与所述第三绝热烟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绝热烟气管道上且位于第五绝热烟气管道下游的位置处设置有第四调节阀。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冷却装置为气液换热装置,所述气液换热装置进水口通过绝热供水管道与所述燃气热水锅炉的供水口连通,所述气液换热装置出水口通过绝热回水管道与所述燃气热水锅炉的回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冷却装置为气气换热装置,所述气气换热装置进气口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气气换热装置出气口通过预热空气管道与所述燃气热水锅炉的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该防白雾装置还包括外界空气温度检测器、外界空气压力检测器、外界空气湿度检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奥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奥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354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