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坐垫及代步车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09899.7 | 申请日: | 2020-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73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吴鑫;杨磊;徐畅;史修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角洲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J1/00 | 分类号: | B62J1/00;B60N2/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何家鹏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坐垫 代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坐垫及代步车,该坐垫具有顶面、侧面和底面,顶面沿坐垫的前侧指向后侧的方向设置成用于贴合腿部和臀部的波浪形,顶面沿坐垫的左侧指向中间的方向设置有第一凹陷部,顶面沿坐垫的右侧指向中间的方向设置有第二凹陷部,底面设置有凹槽。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坐垫在宽度方向上通过设置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增大了与用户身体部位的接触面积,在纵深方向上通过设置波浪形增大了与用户身体部位的接触面积,在底面设置的凹槽起到了缓冲和透气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坐垫整体的舒适度,解决了现有的坐垫舒适感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代步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坐垫及代步车。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代步车是以代步为目的的交通工具或辅助工具,一般指的是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轮椅、汽车等,代步车包括供用户乘坐的座椅,座椅上通常设置有用于直接与用户臀部和腿部接触的坐垫。
相关技术中,代步车的坐垫通常采用普通的平坦式坐垫,由于平坦式坐垫结构单一,与人体的契合度较差,长时间坐舒适度差,甚至可能存在脊椎变形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坐垫舒适感差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坐垫,所述坐垫具有顶面、侧面和底面,所述顶面沿所述坐垫的前侧指向后侧的方向设置成用于贴合腿部和臀部的波浪形,所述顶面沿所述坐垫的左侧指向中间的方向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顶面沿所述坐垫的右侧指向中间的方向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底面设置有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坐垫,通过在顶面上沿左右两侧朝中间设置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在坐垫的宽度方向上增大了与用户身体部位的接触面积;通过将顶面从前侧到后侧设置成波浪形,使顶面符合人体工学,在坐垫的纵深方向上增大了与用户身体部位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感;通过在坐垫的底面设置凹槽,使底面与用于支承坐垫的支承面之间形成空隙,从而起到缓冲和透气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坐垫提高了坐垫的舒适度,解决了现有的坐垫舒适感差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垫,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侧与所述后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左侧与所述右侧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面上还设置有沿所述前侧向所述后侧延伸的棱状凸起,所述棱状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波浪形的最低点与所述后侧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最低点与所述前侧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最低点在所述底面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深度为所述坐垫的最大厚度的1/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设置为梨形凹槽,所述梨形凹槽的对称轴与所述底面的对称轴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梨形凹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前侧的边缘或所述后侧的边缘朝内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凹槽的边缘平滑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代步车,所述座椅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坐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中坐垫相同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角洲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角洲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098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钢管立柱竖立安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生产轻质墙体材料的翻板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