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曲面棱镜的offner高光谱成像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53921.7 | 申请日: | 2020-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7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贾昕胤;王飞橙;张兆会;李立波;王爽;孙丽军;郝雄波;李思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J3/02 | 分类号: | G01J3/02;G01J3/28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郑丽红 |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曲面 棱镜 offner 光谱 成像 系统 | ||
1.一种基于曲面棱镜的offner高光谱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0)以及设置在基板(10)上的编码组件(1)、光学单元、探测器组件(8)和第一精测镜组件(9);
光线经编码组件(1)入射至光学单元,光学单元的出射光入射至探测器组件(8)进行成像;所述光学单元包括多个曲面棱镜,所述曲面棱镜通过柔性支撑装置设置在基板(10)上;所述第一精测镜组件(9)用于装调过程中监测光学单元中各镜片的位置姿态;
所述柔性支撑装置包括曲面棱镜结构框(22)、柔性件(25)、柔性卡箍(24)、柔性修切垫(23)、压片(26)、激光跟踪仪安装座(27)和第二精测镜组件(28);
所述曲面棱镜结构框(22)内设置有棱镜安装孔(228),其前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压片安装凸台(221)和多个第一靶标安装孔(226),后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拆卸缺口(229),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置有上安装凸台(222)、下安装凸台(224)和多个调节孔(223),所述上安装凸台(222)、下安装凸台(224)均为U形凸台,所述U形凸台的开口端远离曲面棱镜结构框(22)的前端面,且其内腔与拆卸缺口(229)连通;所述调节孔(223)用于调节曲面棱镜和曲面棱镜结构框(22)的相对位置;
所述曲面棱镜设置在棱镜安装孔(228)内,其前端面上设置有基准平面(211);所述压片(26)设置在压片安装凸台(221)上,且压片(26)与曲面棱镜的基准平面(211)相接触,用于实现装调过程中曲面棱镜的轴向辅助定位;
所述柔性件(25)为筒体结构,其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柔性槽(252),用于降低柔性件(25)的刚度,所述柔性件(25)筒底的外侧设有凹槽,用于形成柔性件粘接区(251),筒底上设置有注胶孔(253),用于将连接胶注入柔性件粘接区(251)内;所述柔性件(25)通过柔性修切垫(23)安装在上安装凸台(222)和下安装凸台(224)上,通过柔性件粘接区(251)的连接胶与曲面棱镜粘接,所述柔性卡箍(24)分别设置在曲面棱镜结构框(22)两侧的拆卸缺口(229)内,且与曲面棱镜结构框(22)固定连接;
所述激光跟踪仪安装座(27)设置在第一靶标安装孔(226)内,用于安装激光跟踪仪,所述激光跟踪仪用于监测和调整曲面棱镜的空间位置;
所述第二精测镜组件(28)通过设置在曲面棱镜结构框(22)顶端的安装接口(225)设置在曲面棱镜结构框(22)上,用于监测曲面棱镜的位置姿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曲面棱镜的offner高光谱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单元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第一曲面棱镜(21)、第一曲面反射棱镜(31)、次反射镜(41)、第二曲面棱镜(51)、第二曲面反射棱镜(61)和折轴镜(71);所述第一曲面棱镜(21)、第一曲面反射棱镜(31)、第二曲面棱镜(51)、第二曲面反射棱镜(61)和折轴镜(71)均通过柔性支撑装置设置在基板(10)上,所述次反射镜(41)通过反射镜支撑装置设置在基板(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曲面棱镜的offner高光谱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支撑装置包括次反射镜支架(42)、次反射镜镜框(44)、次反射镜光阑(45)、次反射镜镜框修切垫(43)、第二精测镜组件(28)和靶标安装座(46);所述次反射镜(41)设置在次反射镜镜框(44)内,所述次反射镜光阑(45)、次反射镜镜框(44)、次反射镜镜框修切垫(43)依次设置在次反射镜支架(42)的一侧,多个靶标安装座(46)设置在次反射镜支架(42)另一侧;所述第二精测镜组件(28)设置在次反射镜支架(42)的顶端,用于监测次反射镜(41)的位置姿态和空间位置,所述次反射镜支架(42)设置在基板(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基于曲面棱镜的offner高光谱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组件(1)包括编码模板(11)、编码压片(12)和编码支架(13),所述编码支架(13)上设置有编码槽(131),所述编码槽(131)的槽底设置有通光孔(132),所述编码模板(11)通过编码压片(12)设置在编码槽(131)内,光线经编码模板(11)的编码区和通光孔(132)后进入成像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5392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管路装置及可拆式管接头模组
- 下一篇:一种曲轴润滑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