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餐厨和厨余垃圾的厌氧沼液脱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94668.2 | 申请日: | 2020-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06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甘海南;段明秀;唐宇彤;张广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控十方(山东)环保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左建华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中国(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厌氧沼液脱氨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餐厨和厨余垃圾的厌氧沼液脱氨装置,厌氧沼液脱氨装置包括罐体,罐体上方开设有进液口,罐体内部设置有分液板且分液板与罐体的中心轴线相垂直,分液板上开设有过液隙,沼液能够从进液口进入罐体内并通过过液隙。当从罐体上方的进液口倒入沼液时,沼液并非直接从罐体的底部开始堆积,而是首先流至分液板上,再从分液板的过液隙缓慢地向下流淌,在此过程中,沼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当通入蒸汽时,蒸汽与沼液的接触面积较大,反应效率以及反应效果均能够有所提高,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餐厨和厨余垃圾的厌氧沼液脱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餐厨和厨余垃圾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垃圾形成的沼液进行脱氨处理,在对沼液进行气提脱氨处理的过程中,沼液中的氨离子变为游离铵后,需要采用气提的方式将其变为气相,并与CO2反应最终形成碳酸氢铵产品析出。
但现有技术中,脱氨塔的体积都较大,其中盛放的沼液较多,在向其中通蒸汽时,其反应速度较慢,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使游离氨变为气相,这对企业生产来说效率过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餐厨和厨余垃圾的厌氧沼液脱氨装置,该厌氧沼液脱氨装置通过在罐体内设置分液板并在分液板上开设过液隙,增加了沼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当通入蒸汽时,蒸汽与沼液的接触面积较大,反应效率以及反应效果均能够有所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餐厨和厨余垃圾的厌氧沼液脱氨装置,所述厌氧沼液脱氨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方开设有进液口,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分液板且所述分液板与所述罐体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所述分液板上开设有过液隙,沼液能够从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罐体内并通过所述过液隙。当从罐体上方的进液口倒入沼液时,沼液并非直接从罐体的底部开始堆积,而是首先流至分液板上,再从分液板的过液隙缓慢地向下流淌,在此过程中,沼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当通入蒸汽时,蒸汽与沼液的接触面积较大,反应效率以及反应效果均能够有所提高,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罐体内还设置有进液板,所述进液板与所述罐体的中心轴线相垂直设置并位于所述分液板的上方,所述进液板开设有多个进液孔。进液板主要起到缓冲的作用,当沼液自罐体的进液口流入罐体内时,首先被进液板挡住,再缓慢地从进液口流向下方的分液板,沼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有利于蒸汽与沼液的反应。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分液板设置有多个并在所述罐体内均匀间隔布置。增加分液板的数量时,自上方分液板的过液隙流下的沼液流至下方的另一层分液板上,再次缓慢地从过液隙继续向下流淌,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沼液与蒸汽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加快反应效率,提高反应效果。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过液隙平行并间隔设置有多条。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厌氧沼液脱氨装置还包括辅助过液装置,所述辅助过液装置包括数个齿条和齿条支架,数个所述齿条均固定于所述齿条支架,所述齿条能够伸入所述过液隙并在所述过液隙内运动。厨余垃圾产生的沼液中存在诸多的杂质,而过液隙的宽度有限,在使用过程当中有可能存在杂质将过液隙堵塞的情况,从而导致沼液无法继续向下流动。辅助过液装置可帮助沼液向下流动,通过齿条在过液隙内的移动,齿条得以将过液隙内的杂质清理掉,从而使过液隙清洁以保持其过液能力。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辅助过液装置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齿条支架固定连接并伸出所述罐体的外侧。手柄可方便工作人员对辅助过液装置进行移动,当需要增加分液板处的过液速度时,可通过工作人员在罐体外部手动移动手柄来清理过液隙,操作较为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控十方(山东)环保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控十方(山东)环保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946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