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网的多模无线通信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87066.4 | 申请日: | 2020-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85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淳;李弘宇;唐玲明;蒙浩然;钟朝晖;张晓波;王程鹏;闫江毓;赵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12/02 | 分类号: | H04L12/02;H04W88/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张彩珍 |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网 无线通信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网的多模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设有主控模块、专网通信模组、公网通信模组、外围接口模块、电源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专网通信模组、所述公网通信模组、所述外围接口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专网通信模组与专网天线连接,所述公网通信模组与公网天线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专网通信模组、所述公网通信模组、所述外围接口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具备两个通信模组,能兼容多种无线通信模式,既可以接入公网,也能接入电力专网,避免电力业务终端为了接入不同配电业务而配置多个不同通信终端所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同时实现了终端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网的多模无线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力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电力终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终端通过所连接的通信设备和电力主站进行数据传输,它将采集的电网状态参数上传电力主站,接收主站命令控制电力产生和流动,保证着电网的稳定运行。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电力终端的功能日趋复杂,电力业务也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这需要更加可靠、稳定的传输通道来保证数据的快速传递。有线通信技术的高成本、施工难、灵活性差的特点使其只能连接核心节点,大量的终端节点需要使用灵活的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在电力领域中,当前广域无线通信主要采用运营商公网通信和自建电力无线专网通信。但无线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中,往往是多种模式同时存在,公网无线技术通常采用EDGE、3G、4GLTE、5G等模式,专网技术主要以LoRa为代表。多种频率,多种无线模式共存的现状,对电力通信设备的管理和运维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由于电力终端数量庞大,为了降低成本和运维,通常的电力终端通信设备只采用一种无线通信模式。当无线链路恶化时,往往导致通信不畅,导致通信可靠性降低;而且单模终端如果出现硬件故障,只能现场更换,则完全失去对电力设备的有效控制。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电力业务不断出现,对时延和带宽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单模通信模式无法满足电力业务多样性的需求。为电力设备配置不同模式的通信设备又会增加运营成本和运维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电网的多模无线通信设备。本设备具备两个通信模组,能兼容多种无线通信模式,既可以接入公网,也能接入电力专网,避免电力业务终端为了接入不同配电业务而配置多个不同通信终端所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同时实现了终端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电网的多模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设有主控模块、专网通信模组、公网通信模组、外围接口模块、电源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专网通信模组、所述公网通信模组、所述外围接口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专网通信模组与专网天线连接,所述公网通信模组与公网天线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专网通信模组、所述公网通信模组、所述外围接口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模块包括ARM芯片、UART、时钟电路、PCIE总线、Flash、DRAM和调试单元,所述ARM芯片分别与所述UART、所述时钟电路、所述PCIE总线、所述Flash、所述DRAM、所述调试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UART与所述专网通信模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PCIE总线与所述公网通信模组和所述外围接口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围接口模块包括RS-485接口、以太网口、USB接口、JTAG调试接口、GPIO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JTAG调试接口通过所述PCIE总线与所述调试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的面板上设有LED指示灯和USB插口,所述GPIO接口与所述LED指示灯连接,所述USB接口与所述USB插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870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