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59225.X | 申请日: | 2020-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27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弈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 主分类号: | F02K3/06 | 分类号: | F02K3/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张明浩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器 发动机 涵道进气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结构,包括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外壳,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外壳内安装有风扇,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外壳前部形成有环形口,其中:环形口由同轴的前环部、中过渡部以及后环部组成,后环部与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外壳的前端固定连接,中过渡部为前端直径大、后端直径小且内表面平滑过渡的外扩结构,中过渡部后端与后环部连接,前端与前环部连接,前环部、后环部均与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外壳同一走向,使得环形口的纵截面形状呈S形,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端既向外弯曲的结构,能正常的利用涵道内外的流速差,同时,还能降低进气阻力,从而提高推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航天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结构。
背景技术
在航模和无人机制作中,涵道风扇是常见的推进方式,目前的用于无人机和航模涵道,通常在进气端存在向外弯曲的结构。如图1-2所示,这种结构依据伯努利原理(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利用涵道内外的流速差,产生一个额外的推力,可以提高效率。在常见的航模中,该结构可以提供15-18%的额外推力。
但是,该结构在利用压强差产生推力的同时,也增大了阻力,使其效率有所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提供一种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结构,该结构的进气端既向外弯曲的结构,能正常的利用涵道内外的流速差,同时,还能降低进气阻力,从而提高推力。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结构,包括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外壳,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外壳内安装有风扇,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外壳前部形成有环形口,其中:环形口由同轴的前环部、中过渡部以及后环部组成,后环部与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外壳的前端固定连接,中过渡部为前端直径大、后端直径小且内表面平滑过渡的外扩结构,中过渡部后端与后环部连接,前端与前环部连接,前环部、后环部均与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外壳同一走向,使得环形口的纵截面形状呈S形。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环形口由原初环体和附加环体组成,后环部以及中过渡部的后半部分属于原初环体,原初环体与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外壳一体式连接,前环部以及中过渡部的前半部分属于附加环体,附加环体与原初环体相互分离,附加环体的后端能与原初环体的前端相互固定,共同组成环形口。
上述的附加环体的后端设置有凸环,原初环体的前端设置有凹环,凸环能插入凹环中卡住,使附加环体与原初环体固定连接。
上述的附加环体的材质为不锈钢或塑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涵道进气端原有的弯曲结构改为“S”的结构,使空气在进入涵道进气端时,可以顺着环形口的中过渡部平滑偏折,从而降低空气与环形口内壁面的直接碰撞,使空气阻力在前进方向上的分量减小,从而提高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附加环体使涵道进气端的环形口形状变为S形,可拆卸,在飞行器低速飞行时,由于进气速度慢,空气对环形口内壁面的阻力小,此时,可以将附加环体拆除,降低飞行器总体重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飞行速度,选择是否加装附加环体,灵活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的结构透视图;
图2是背景技术中航空器发动机涵道进气端外壳的环形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附加环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592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铺设电缆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乳制品检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