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头枕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43127.7 | 申请日: | 2020-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7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承;姜显锡;姜顯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现工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888 | 分类号: | B60N2/88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139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头枕结构,包括固定支架、调节组件、前方支架、后方支架、主支架、左侧支架与右侧支架,调节组件表面带有通孔且下端带有轴孔,通孔内部带有调整卡口。其中的连接关系为:固定支架与前方支架连接,固定支架、调节组件以及后方支架活动连接,左侧支架、右侧支架以及后方支架连接,左侧支架、右侧支架、主支架以及前方支架活动连接;还包括固定锁,其设置于调节组件表面的通孔内,固定锁下端设置一固定部,固定锁下端孔内连接解锁弹簧的一端,解锁弹簧另一端固定于主支架的U形弯曲部。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移动机构使头枕部与乘客的后头部之间通过面接触达到舒适缓冲的目的,能够避免挥鞭伤,利于在驾驶过程中消除疲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有利于消除颈部与头部疲劳的汽车头枕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驾驶重要性早已受到广大驾驶员们的日益重视,并且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确保安全驾驶的汽车用品,其中,汽车安全头枕不仅能够缓解驾驶员的疲劳,还能起到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
据有关部门统计,约26%的追尾事故中,都会伤及到驾驶员的头部与颈部。其原因在于,当发生追尾事件时,人体由于惯性会向后倒,此时车辆加速或减速的压力、或碰撞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全都挤压在脆弱的颈部,使驾乘人员的脊椎很可能受到伤害,因而,颈部损伤是最常见的伤害之一,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神经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瘫痪,事实上,即使车速只有10km/h,发生碰撞时,车辆的加速与减速的力量依然全部挤压在人脆弱的颈部,如果得不到汽车头枕的保护,车内驾乘人员的颈部很容易受伤。而在同等条件下的追尾事故中,正确使用汽车头枕比不正确使用汽车头枕的驾乘人员颈部感到疼痛的概率减少 40%,使用质量良好的头枕比使用劣质头枕的驾乘人员颈部损伤概率要降低 24%,显然,汽车头枕可对交通事故起缓冲作用,保护驾驶员的头部,有了汽车头枕的存在,便可有效缓冲事故发生时巨大的瞬间冲击力,从而保护脆弱的颈骨,降低颈部受到伤害的几率。
在国家标准中,汽车头枕属于国家汽车整车强制认证检测项目中的一项,从材质、强度、吸能性、位置和大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中,汽车头枕的材质必须舒适,柔软度以及透气性能佳,并能有效缓解驾驶过程中的颈椎疲劳;汽车头枕的设计则要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弧度上尽量与人体相匹配;汽车头枕的外观一般选择洁净度高、不会退色、且容易清洗的面料;汽车头枕的类型会根据身高设计不同的调节方式。
通过对以往的汽车头枕构造与应用效果的评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研发人员更加倾向于以较低的成本来实现一种能够促进后头部与头枕之间面接触的汽车头枕结构,当然,在设计之前,设计人员也对于以往的同类简易头枕产品进行了分析,亦发现了很多问题,包括以往的头枕大多是处于固定在靠背以上的状态,不可活动,其与后头部之间的接触一般为线接触,不具备相应的缓冲效果,其舒适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汽车头枕在与驾驶员后头部直接接触时无法确保支撑的稳定性。
综上分析,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技术人员正是在结合目前汽车头枕实际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对本技术领域内的汽车头枕提出进一步优化,提出一种能够促进后头部与头枕之间进行面接触以便进行缓冲的汽车头枕结构,其既能通过头枕向前移动而与乘客的后头部之间通过面接触达到舒适的目的,还能在没有倾斜或防护的情况下,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消除疲劳。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这个技术问题能够满足驾驶员的实际需求,所带来的优点是多方面的。经过研发人员的测试与众多驾驶人员的实际应用便可以知晓,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缓解、部分解决或能够完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头枕结构,其通过具有移动机构的头枕部向前移动而与乘客的后头部之间通过面接触达到舒适缓冲的目的,能够避免因直接碰撞头枕而造成挫伤或挥鞭伤,还利于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消除疲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头枕结构,其头枕部设置于靠背上方,头枕部的内部装配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现工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现工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431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顶棚内饰灯光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室外监控的摄像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