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加固空鼓壁画灌浆的支顶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37318.2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42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赵林毅;刘吉鹏;段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马正良 |
| 地址: | 73620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固 壁画 灌浆 支顶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固空鼓壁画灌浆支顶架,其特征是:是反牙圆螺母正反连接丝杆居中,左右两侧分别与反向丝杆和正向丝杆连接;再通过圆螺母伸缩调整插孔,左侧正向丝杆与第一万向节连接,第一万向节固定在第一托板上,其右侧反向丝杆与第二万向节连接,第二万向节固定在第二托板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对空间狭小的洞窟壁画空鼓病害及支撑体进行支顶时不用搭设繁琐的脚手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空鼓壁画得到修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器械,具体是指一种加固空鼓壁画灌浆的支顶架。其应用于狭小的空间维护与修复支顶石窟寺、土遗址、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壁画或支撑体时使用。
背景技术
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敦煌莫高窟是一处典型的不可移动文物古迹群。在许多空间狭小的洞窟内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塑像。在保护修复莫高窟壁画、塑像等文物过程中,现场狭小工作空间有限,搭设脚手架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有的洞窟难以搭设脚手架,未能对空鼓的工作面进行及时有效支顶修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加固空鼓壁画灌浆的支顶架,便于对空间狭小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空鼓壁画灌浆加固的新型支顶架,主要是由第一托板、第一万向节、第二万向节、正向丝杆、圆螺母伸缩调整插孔、反向丝杆、反牙圆螺母正反连接丝杆组成,其特征是反牙圆螺母正反连接丝杆居中,左右两侧分别与反向丝杆和正向丝杆连接;再通过圆螺母伸缩调整插孔,分别与反向丝杆和正向丝杆连接;左侧正向丝杆与第一万向节连接,第一万向节固定在第一托板上,其右侧反向丝杆与第二万向节,第二万向节固定在第二托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空间狭小洞窟的空鼓壁画和支撑体修复时的支顶。该支顶架对空间狭小洞窟的壁画空鼓病害及支撑体进行支顶时不用搭设繁琐的脚手架,方便支顶、可伸缩,顶架-1伸缩范围在1280mm~2280mm。支顶架-2伸缩范围在650mm~1150mm;易于调整位置方向,对空鼓的工作面进行及时有效支顶修复,轻便实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空鼓壁画和支撑体免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顶架-1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顶架-2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再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空鼓壁画灌浆加固的新型支顶架,主要是由第一托板1、第一万向节2、第二万向节2 、正向丝杆3、圆螺母伸缩调整插孔4、反向丝杆5、反牙圆螺母正反连接丝杆6组成。反牙圆螺母正反连接丝杆6居中,左右两侧分别与反向丝杆5和正向丝杆3连接;左侧正向丝杆3与第一万向节2连接,第一万向节2固定在第一托板1上,其右侧反向丝杆5与第二万向节2 连接,第二万向节2 固定在第二托板1 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未经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73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