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线电话线路智能监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30019.6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28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翟富泉;谢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翟富泉;谢启文 |
| 主分类号: | H04B3/46 | 分类号: | H04B3/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胡文强 |
| 地址: | 225721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线电话 线路 智能 监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线电话线路智能监测系统,包括发送端模块、接受端模块、缓存处理模块、传输线路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发送端模块、接受端模块内均集成设有用户状态管理、服务器地址管理、显示屏,其中的缓存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发送管理部分、加密解密校正管理部分、通讯检测预警管理部分,所述的数据发送管理部分基于MCU设计,且集成有DSP芯片,所述的传输线路端采用的是集成有氮化镓基LED可见光通信芯片、光敏电阻方案的光纤传输线缆。本新型的智能监测系统在接受发送端以及传输中采用可视化和氮化镓基LED,运用采用集成运算放大技术,根据线路馈线电压变化情况进行运算分析,实现线路自动监测和报警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安全以及加密通讯技术,具体是指一种有线电话线路智能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有线线路通信相比无线电通信具有传输容量大、稳定性好、保密性高、建立便携等特点,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野外条件下,仍存在遭受非法入侵使用、搭线监听、物理破坏等问题,使用人员难以及时发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有线电话线路智能监测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线电话线路智能监测系统,包括发送端模块、接受端模块、缓存处理模块、传输线路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送端模块、接受端模块、缓存处理模块组成是一体结构的电话通讯监测设备,其中的发送端模块、接受端模块内均集成设有用户状态管理、服务器地址管理、显示屏,且发送端模块、接受端模块均处于智能监测系统的接入通讯层,所述的缓存处理模块集成设于电话通讯监测设备内,其中的缓存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发送管理部分、加密解密校正管理部分、通讯检测预警管理部分,所述的数据发送管理部分、加密解密校正管理部分、通讯检测预警管理部分之间在缓存处理模块内是按照线性串联的关系连接,且之间通板载焊接固定连接,同时缓存处理模块处于智能监测系统的数据通讯层,所述的数据发送管理部分基于MCU设计,且集成有DSP芯片,所述的加密解密校正管理部分内采用双层密码加密解密,同时密码支持每隔一段时间更新,所述的通讯检测预警管理部分是集成有时钟电路晶振的BOM表元器件,采用的是接受的信号比对既定的时钟电路以及电阻阻值与电压变化情况对比映射表,同时BOM表元器件的一侧设有蜂鸣器以及红外线二极管,且通讯检测预警管理部分与发送端模块、接受端模块的显示屏之间设有信息输出连接,所述的传输线路端采用的是集成有氮化镓基LED可见光通信芯片、光敏电阻方案的光纤传输线缆,其中氮化镓基LED作为光纤的接收端LED,同时光敏电阻按光纤的固定段节点设计,且光敏电阻通过放大电路与通讯检测预警管理部分之间设有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新型的智能监测系统在接受发送端以及传输中采用可视化和氮化镓基LED,避免信息泄露或有线通话中断,基于对通信线路使用情况实施全时智能监测,运用采用集成运算放大技术,根据线路馈线电压变化情况进行运算分析,实现线路自动监测和报警功能,同时避免非法入侵、搭线监听、物理破坏等情况,达到分别发出对应提示,便于及时迷惑、抓扑监听、破坏人员和修复线路。
作为改进,所述的数据发送管理部分中MCU芯片,采用的是STM32F103系列单片机,且单片机内集成设有ARM Cortex-M3内核。
作为改进,所述的DSP芯片采用的是TMS320F28069,且DSP和MCU芯片组合在印制电路板上,实现通信信号的传输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的氮化镓基LED可见光通信芯片一侧集成有三级放大电路,有效的将氮化镓基LED可见光通信芯片接收到光电流进行实时的放大。
作为改进,所述的光敏电阻一端集成有AD采集模块通过通讯检测预警管理部分,将光敏电阻监测到光纤线路的电阻阻值与电压变化情况输出的可视化信号在显示屏、蜂鸣器以及红外线二极管表达。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有线电话线路智能监测系统的结构系统示意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翟富泉;谢启文,未经翟富泉;谢启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00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嘴提手联动式饮水杯盖
- 下一篇:一种多电极型贴片陶瓷电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