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两段A/O工艺的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07339.X | 申请日: | 2020-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26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仇鑫耀;李春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心缘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林高锋 |
| 地址: | 20023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工艺 废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两段A/O工艺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段A/O系统、第二段A/O系统和二沉池。第一段A/O系统和第二段A/O系统的进水管线同时成并联和串联关系设置,曝气池中的硝化液回流到缺氧池,且二沉池中的污泥回流到缺氧池。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高氨氮有机废水的处理难题,高氨氮废水可以不经过预处理直接进行生化处理,同时解决了传统A/O工艺脱氮效率受回流比限制的瓶颈,保证了出水总氮的达标,该方法操作简单,投资少,对氨氮和总氮的处理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易于工业化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两段A(缺氧池)/O(曝气池)工艺的废水处理装置及利用该装置来处理高氨氮有机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是污水处理行业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氨氮浓度过高会对生物处理带来抑制,一般而言,当生化系统的氨氮浓度达到50mg/L以上时就会表现出硝化反应受到抑制,出水氨氮浓度升高的问题。所以,对氨氮浓度较高的废水一般是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措施一般有吹脱法、吸附法、沉淀法、氧化法等,但各种预处理方法都存在处理成本高,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所以对高氨氮废水进行直接生物处理是最经济、有效和最有发展前途的方法。第二方面是高氨氮废水生物处理存在出水总氮超标的问题,以发酵类制药行业排放标准(GB21903-2008)为例,要求出水氨氮35mg/L,出水总氮70mg/L,而进水的总氮浓度有的接近于1000mg/L,这样需要对总氮的去除率要解决95%,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很难达到这么高的去除率。因此,通常对出水再进一步进行脱氮处理,处理成本较高。
长期以来,由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暂未将总氮指标列入考核范围,导致各地对于总氮控制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管控力度有所欠缺。然而,从近年情况看,氮污染已成为近岸海域、湖、库污染的主要因素,成为影响流域水质改善的突出瓶颈。可以预见,未来国家对总氮的排放标准及监管力度会越来越严,特别是对于化工、制药、焦化、氮肥、畜牧、屠宰等产生高氨氮废水的行业及相应的化工园区,总氮达标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高氨氮废水的处理,A/O工艺以其成熟可靠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采用A/O工艺脱除总氮,脱氮效率受到回流比(R:回流流量和进水流量之比)的制约。理论上,脱氮效率=R/(R+1),一般A/O工艺的脱氮效率为80-90%。为了保证达标,目前通用的做法是在A/O后单独进行反硝化处理。但是这么做需要消耗碳源,运行成本高,并且反硝化后残留的有机物会带来出水COD升高的问题。如何突破A/O工艺受回流比的限制,提高A/O工艺的脱氮率,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的一大难题。
因此,本领域持续需要开发一种用于高氨氮废水的处理装置和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脱氮率的基于两段A/O工艺的废水处理装置。具体来说,本申请采用两段A/O工艺处理高氨氮废水,从而解决污水处理领域这一技术难题。此外,在运行工艺和运行设备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总氮的去除效率可以高于理论计算数据,说明在实际反应过程中,两段A/O工艺并不仅仅是两个A/O系统的组合,而是存在着同时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多种生化反应。
本申请之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如上所述的基于两段A/O工艺的废水处理装置来处理废水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在第一方面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两段A/O工艺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段A/O系统、第二段A/O系统和二沉池;
所述第一段A/O包括:
第一缺氧池和第一曝气池,所述第一缺氧池和第一曝气池彼此串联;
第一进水管线,用于向所述第一缺氧池中输入待处理的废水;
第一出水管线,用于从所述第一曝气池输出经过第一缺氧池和第一曝气池处理的废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心缘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心缘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073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