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输送装置及治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33872.6 | 申请日: | 2020-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16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猛;王钰富;李俊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29/04 | 分类号: | A61M29/04;A61M25/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王宏婧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输送 装置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输送装置及治疗装置,液体输送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内腔,壳体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输送口,输送口用于与外部机构连通;内腔中形成有存储液体分散剂的第一腔室和存储分散质的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与输送口连通;第一阀门,控制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间的通断;第一封堵部,控制输送口与外部机构间的通断;压力施加机构。当第一阀门开启,且第一封堵部封堵输送口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使液体分散剂进入第二腔室并与分散质混合形成分散系;当解除第一封堵部对输送口的封堵后,压力施加机构施加压力,第二腔室中的分散系流至外部机构,并从外部机构流出。该液体输送装置可依次完成分散系的配置和输送,避免对分散系造成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输送装置及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介入类医疗器械在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经历了单纯球囊扩张(PTCA)、裸金属支架(BMS)及药物洗脱支架(DES)三个里程碑式的快速发展阶段。目前,DES是阻塞性冠心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其存在晚期支架内血栓、血管愈合时间长、易影响血管动脉等问题,且支架内在狭窄(ISR)、小血管病变和分叉病变等也限制了DES的应用。在此情况下,药物涂层球囊(DCB)应运而生,并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药物球囊大多是将抗增生药物涂覆在球囊的表面,使用时先将球囊推送至病变处,然后扩张球囊以释放药物。这种设计的药物球囊存在如下缺陷:(1)在推送球囊的过程中,药物易脱落损失,造成药物剂量不足,甚至脱落的药物还会引起毒副作用;(2)药物球囊表面涂覆的药物在扩张时容易形成大的药物颗粒,极可能引发远端血管栓塞,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3)药物剂量不可控,且一个球囊只能用于一个部位。
针对上述缺陷,目前市面上出现了灌注药物球囊,即将液体药剂注入球囊,之后液体药剂从球囊壁上的微孔流出后被病变组织吸收。虽然灌注药物球囊解决了药物涂层球囊存在的一些缺陷,但灌注药物球囊仍存在药剂配置后转移至球囊的过程繁琐不易控制,以及配置药剂、转移药剂时药剂易污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输送装置及治疗装置,该液体输送装置可在完成药剂配置后直接将药剂转移至球囊中,简化药剂转移的过程,也无需额外采用其他中间容器,避免污染药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输送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内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输送口,所述输送口用于与外部机构连通;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存储液体分散剂,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存储分散质,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输送口连通;
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间的通断;
第一封堵部,用于控制所述输送口与所述外部机构间的通断;以及,
压力施加机构;
所述液体输送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阀门开启,以及所述第一封堵部封堵所述输送口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使所述液体分散剂进入所述第二腔室并与所述分散质混合而形成分散系;
所述液体输送装置还被配置为当解除所述第一封堵部对所述输送口的封堵后,所述压力施加机构施加压力,使所述第二腔室中的分散系通过所述输送口流至所述外部机构。
可选地,所述压力施加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并被配置为施加压力至第一预定值后,使所述第一阀门开启。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门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被配置为在受到从所述第一腔室指向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预定值的压力后开启,而在受到从所述第二腔室指向所述第一腔室的压力时保持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338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