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生产用自动循环碎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28476.4 | 申请日: | 2020-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4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苏仕勇;苏润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河精微塑胶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B13/10 | 分类号: | B29B13/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科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5 | 代理人: | 钟斌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胶模具 生产 自动 循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胶模具生产用自动循环碎料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套,所述罐体的上端中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罐体的上端中部另一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限位杆和螺纹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限位滑套、搅拌杆、限位杆、螺纹杆、活动板、第一电动机、第一皮带、第二电动机和第二皮带等结构构件,驱动第一电动机使搅拌杆转动带动粉碎刀片旋转,然后驱动第二电动机正反转使螺纹杆转动,活动板沿着限位杆上下移动,于是带动搅拌杆上下移动,从而使粉碎刀片上下移动,循环粉碎加工物料,大大提高粉碎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循环碎料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胶模具生产用自动循环碎料装置。
背景技术
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主要用于防尘盖、外壳等塑料用品的生产与成型。
塑胶模具的生产需要用到自动循环碎料装置进行初步加工,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自动循环碎料装置结构设计较简单,粉碎刀片的旋转位置不变使得循环粉碎的效果较差,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塑胶模具生产用自动循环碎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胶模具生产用自动循环碎料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套,所述罐体的上端中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罐体的上端中部另一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限位杆和螺纹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底端穿过限位滑套伸入罐体的内底部并固定连接有粉碎刀片,所述罐体的上端一侧开设有加料口,所述罐体的底端中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罐体的底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搅拌杆的表面与限位滑套光滑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活动板的表面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杆穿过通孔与其光滑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活动板的表面另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穿过螺纹孔与其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活动板的上端中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的表面套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一皮带与搅拌杆的上端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罐体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的表面套有第二皮带,所述第二皮带与螺纹杆的底端表面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限位杆和螺纹杆的高度等于粉碎刀片到罐体上端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限位滑套、搅拌杆、限位杆、螺纹杆、活动板、第一电动机、第一皮带、第二电动机和第二皮带等结构构件,驱动第一电动机使搅拌杆转动带动粉碎刀片旋转,然后驱动第二电动机正反转使螺纹杆转动,活动板沿着限位杆上下移动,于是带动搅拌杆上下移动,从而使粉碎刀片上下移动,循环粉碎加工物料,大大提高粉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塑胶模具生产用自动循环碎料装置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河精微塑胶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九河精微塑胶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284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润滑导尿管及导尿管与引流袋的联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五金塑胶一体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