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掉落的大米包装机用包装袋夹持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18997.1 | 申请日: | 2020-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09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董红专;董家煜;郑晓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红专粮油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43/54 | 分类号: | B65B43/54;B65B1/04 |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刘亚竹 |
| 地址: | 324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掉落 大米 装机 装袋 夹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稻谷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掉落的大米包装机用包装袋夹持机,包括机架、下料斗,机架包括与地面平行设置的上横板、连接上横板且垂直固定于地面的立柱,立柱共有两根且两根立柱之间为装袋区;上横板的下方设有伸缩气缸臂,伸缩气缸臂共有两个且对称固定于两侧的立柱上,伸缩气缸臂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形状为“阶梯状”的卡接头;下料斗固定穿设在上横板上,下料斗的下端左右对称且固定连接有与卡接头配合的卡块;所述两个伸缩气缸臂下端均设有一端与立柱活动连接的连杆,连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形状为U型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对称的两侧还设有两个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地面的缓冲装置;本实用新型夹持更加牢固、包装袋受力较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稻谷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一种防掉落的大米包装机用包装袋夹持机。
背景技术
大米之所以拥有“五谷之首”的称号,是因为其富含的营养价值之高和功效作用之广,作为南方人民的主食,其所含有高达90%的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不可估量。
大米包装是大米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在大米包装的过程中,需要对米袋进行加紧,并且在装米过程中,需要使用夹持机将包装袋的袋口固定住,在夹持的过程中随着重量的增加,会存在包装袋的袋口与夹持机脱离导致包装袋脱落以及包装袋未能承受重量导致破裂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更加牢固、包装袋受力较小的夹持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掉落的大米包装机用包装袋夹持机,包括机架、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与地面平行设置的上横板、连接上横板且垂直固定于地面的立柱,立柱共有两根且两根立柱之间为装袋区;所述上横板的下方设有伸缩气缸臂,伸缩气缸臂共有两个且对称固定于两侧的立柱上,伸缩气缸臂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形状为“阶梯状”的卡接头;所述下料斗固定穿设在上横板上,下料斗的下端左右对称且固定连接有与卡接头配合的卡块;
所述两个伸缩气缸臂下端均设有一端与立柱活动连接的连杆,连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形状为U型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对称的两侧还设有两个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地面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一端与连杆的侧面活动连接的活动杆、套设于活动杆外部且固定于地面的套管以及设于套管内部且与活动杆的一端抵触的压缩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装袋口伸入卡接头和卡块之间后,被两者夹紧,两者形状为“阶梯状”,相互的接触面积大,提高了与包装袋口摩擦面积,使得夹持更加牢固,包装袋装入大米后重量逐渐增加,袋底会于承接板接触,承接板经缓冲装置的作用会给于向上托的力,减小了袋口加紧部位向下的拉力,从而防止了袋口因拉力过大造成的破裂,缓冲装置和承接板连接有连杆且连杆与立柱活动连接,保证缓冲装置和承接板的联动性以及增加了在托举包装袋时承接板的稳定性。
优选为:所述卡块与上横板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与上横板之间增加的加强杆,保证了卡块的受力强度,保证夹持的牢固性。
优选为:所述卡接头和卡块的接触面均固定设有橡胶垫。
优选为:所述橡胶垫表面分布有横向的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头和卡块的接触面设置的橡胶垫,橡胶垫受力会产生轻微的形变,扩大了自身的表面积,从而增加了橡胶垫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夹紧强度;所述橡胶垫表面还分布有横向的防滑纹,提高接端的摩擦力,保证夹紧后的牢固。
优选为:所述承接板的内壁分布有交叉的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包装袋与承接板的摩擦力,防止包装袋在承接板内滑移。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红专粮油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红专粮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189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