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09579.6 | 申请日: | 2020-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46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鹏;张荣层;汤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苏士莹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养殖 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尾水沉淀模块、生物刷模块、种植净化模块和人工湿地模块,所述尾水沉淀模块为一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集污锥,集污锥的底部设置沉淀物出口,所述沉淀池顶部的上清液流入所述生物刷模块进行净化,净化后的尾水再依次经过所述种植净化模块和所述人工湿地模块进行净化处理;能够将养殖尾水集中起来,通过尾水沉淀、生物刷、种植净化(立体式)和人工湿地四个模块来实现水体净化和“零排放”养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池塘养殖尾水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生态沟渠、生物浮床、过滤坝、生物刷、人工湿地等。生态沟渠建造工程巨大,而且占用养殖面积较大,不利于养殖效益。生物浮床多搭建在水面,因其在水面与底部的污泥距离较大,对底部的有害物质吸收效果有限。人工湿地形式多样,处理污水的效果较好,被广泛采用,一般建在排污口的位置,所以对于单个池塘需要先将污水集中才能进行处理,而直接用人工湿地处理相对单一,容易造成设施堵塞,维护起来较困难,影响人工湿地的使用寿命。过滤坝和生物刷一般是作为辅助净化设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将养殖尾水集中起来,通过尾水沉淀、生物刷、种植净化(立体式)和人工湿地四个模块来实现水体净化和“零排放”养殖,解决了以上尾水处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尾水沉淀模块、生物刷模块、种植净化模块和人工湿地模块,所述尾水沉淀模块为一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集污锥,集污锥的底部设置沉淀物出口,所述沉淀池顶部的上清液流入所述生物刷模块进行净化,净化后的尾水再依次经过所述种植净化模块和所述人工湿地模块进行净化处理。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的首端连接尾水进水口。
优选地,所述所述尾水沉淀模块与所述生物刷模块之间隔板上设置有流水开关。
优选地,所述生物刷模块内部悬挂生物刷,生物刷为工业毛刷辊滚筒刷。
优选地,所述种植净化模块内设置有若干水槽,所述水槽内种植有植物。
优选地,所述生物刷模块内设置有向种植净化模块顶部输送水流的水泵。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将尾水处理的各种功能性的设施进行模块化,有利于构建,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将尾水处理方式模块化,实现了养殖尾水的净化和直接利用,从而达到“零排放”养殖的效果;模块化尾水处理方式占地面积小,不需要占用养殖水面,对现有的养殖面积没有影响;增加了种植净化模块,在净化水体的同时还能增加种植收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模块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尾水沉淀模块、2-生物刷模块、3-种植净化模块、4-人工湿地模块、5-集污锥、6-沉淀物出口、7-沉淀池、8-进水口、9-流水开关、10-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095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提琴练习用指环套
- 下一篇:椅背可调的躺椅秋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