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加工工作台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78002.3 | 申请日: | 2020-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90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柯常伙;柯颖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龙柯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H1/08 | 分类号: | B25H1/08 |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6 | 代理人: | 徐小伍 |
| 地址: | 3501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加工 工作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金属加工技术领域的一种金属加工工作台,包括台板,所述台板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矩形缺口,所述矩形缺口内腔前后壁之间均匀固接有架空杆,所述台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管夹组件,所述台板的顶部右侧前后对称固接有铰接座,两组所述铰接座之间铰接有可平放在架空杆上的金属夹持组件,所述台板的右侧壁上固接有向右上方倾斜的支撑斜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金属管件和金属零件的加工,加工过程产生的碎屑大部分将被统一收集,不会完全飞散至车间环境中,而且可进行管件和零件的夹持固定,从而节省工作台的数量,减少空间的占用,从而有利于保护车间环境,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加工工作台。
背景技术
金属加工指人类对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进行加工的生产活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加工与运用关系十分密切,在六千多年前冶炼出黄铜,在四千多年前能够制造简单的青铜工具,在三千多年前开始用陨铁制造兵器,中国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已会冶炼生铁,比欧洲要早一千八百多年以上。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
金属加工中,对金属零件和金属管件的加工比较普遍,现有的工作台不能同时满足这两种金属件的加工,由于管件较长,普通金属零件的夹具很难对管件进行稳定夹持,普通的金属管件夹具也不适用于零件的夹持,使得金属加工需要用到多台的金属工作台,使得工厂提升成本的同时,还占用空间。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金属加工工作台,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加工工作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工作台不能同时满足这两种金属件的加工,由于管件较长,普通金属零件的夹具很难对管件进行稳定夹持,普通的金属管件夹具也不适用于零件的夹持,使得金属加工需要用到多台的金属工作台,使得工厂提升成本的同时,还占用空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加工工作台,包括台板,所述台板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矩形缺口,所述矩形缺口内腔前后壁之间均匀固接有架空杆,所述台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管夹组件,所述台板的顶部右侧前后对称固接有铰接座,两组所述铰接座之间铰接有可平放在架空杆上的金属夹持组件,所述台板的右侧壁上固接有向右上方倾斜的支撑斜板,所述台板的底部四角均固接有支撑脚,所述台板的底部固接有罩住矩形缺口的碎屑接斗,所述碎屑接斗的底部出口处安装有阀门,所述碎屑接斗的底部斜环壁上均匀安装有电磁吸盘,所述碎屑接斗的左右两侧均贯穿固接有吸风管道,左右所述支撑脚上均固定安装有吸气口分别与对应侧吸风管道固接连通的吸尘器。
优选的,所述吸风管道的进风口处安装有过滤网罩。
优选的,所述管夹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圆弧臂,两组所述圆弧臂的相对外侧均贯穿螺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螺纹端转动连接有卡块。
优选的,所述金属夹持组件包括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内腔中部左右贯穿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上下两侧均平行设置有固接在矩形框架上的导向杆,所述丝杆的两侧均匀设置有支撑杆,所述丝杆的两端均螺接有可与导向杆滑动连接的夹板,所述丝杆的左端套接固定有手旋柄,所述矩形框架的右侧固接有可避让右侧管夹组件的铰接架。
优选的,所述架空杆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且三角形的尖端朝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金属管件和金属零件的加工,加工过程产生的碎屑大部分将被统一收集,不会完全飞散至车间环境中,而且可进行管件和零件的夹持固定,从而节省工作台的数量,减少空间的占用,从而有利于保护车间环境,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舒适度;通过管夹组件,可对管件进行稳定固定,使得管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晃动,从而有利于提升管件加工的精度;通过金属夹持组件,可对金属零件进行稳定的固定,还可在管件加工时进行翻折,适用范围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龙柯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龙柯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780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外壳毛刺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白炭黑废液沉降分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