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原竹集束建筑的屋脊连接节点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73761.0 | 申请日: | 2020-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36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魏奇科;刘建;廖袖锋;王维说;杨古月;周浪;刘赫凯;江璐;钟树生;徐煜辉;王军龙;程睿;聂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杭州邦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7/06 | 分类号: | E04B7/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孙根 |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束 建筑 屋脊 连接 节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竹集束建筑的屋脊连接节点,包括两主梁和两曲柱,两主梁呈人字形分布,两主梁的上端与两曲柱的上端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连接件包括中间连接板,所述中间连接板位于主梁的两端以及曲柱的两端之间;在中间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数块竖向设置并相互平行的钢夹板,所述钢夹板对应插入位于中间连接板同一侧的主梁和曲柱的相邻两行原竹之间;所述主梁和曲柱的每一列原竹均通过贯穿主梁或曲柱与钢夹板的第一对拉螺杆相连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并能有效提高屋脊的连接及支撑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原竹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竹集束建筑的屋脊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竹建筑结构已经从传统的竹木搭接、缠绕、榫卯咬合等方式发展到竹结构与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膜结构、砖石结构相互结合的一种混合式结构类型,甚至可以将竹材进行粉碎胶合,对其物理特性进行改良和加强,成为新型的竹集成材,可以按照现代建筑结构的计算方式进行数据计算。竹材参与到现代建筑结构体系当中,可以使原本只能搭建小建筑的竹材应用到大空间建筑、多层甚至高层建筑中,大大扩展了竹结构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范围。
但是,现有的竹建筑中,屋脊处连接结构较为复杂,施工也非常不方便;并且目前的屋脊连接强度低,从而造成屋脊及屋面整体稳定性不好,尤其是原竹建筑的支承结构,通常也没有对屋脊进行支撑,这样会严重影响整个原竹建筑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外部环境变化时容易损坏,存在竹建筑崩塌的风险。
因此,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连接及支撑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原竹集束建筑的屋脊连接节点,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原竹建筑屋脊连接结构复杂,施工不方便,连接及支撑强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原竹集束建筑的屋脊连接节点,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并能有效提高屋脊的连接及支撑强度和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原竹集束建筑的屋脊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主梁和两曲柱,所述主梁和曲柱均为由若干呈阵列分布的原竹固定连接形成的原竹集束柱;两主梁呈人字形分布,两曲柱的上端位于两主梁上端的正下方,两主梁的上端与两曲柱的上端通过连接件相连;
所述连接件包括中间连接板,所述中间连接板位于主梁的两端以及曲柱的两端之间,并同时与主梁和曲柱的两端贴合;在中间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数块竖向设置并相互平行的钢夹板,所述钢夹板对应插入位于中间连接板同一侧的主梁和曲柱的相邻两行原竹之间;所述主梁和曲柱的每一列原竹均通过贯穿主梁或曲柱与钢夹板的第一对拉螺杆相连在一起。
进一步地,在主梁和曲柱的每一列原竹的对应位置开设有至少两个预制孔,且对应位置的预制孔轴心线重合;在钢夹板上,对应预制孔的位置开设有过孔,第一对拉螺杆依次穿过对应位置的预制孔和过孔后将主梁或曲柱与钢夹板相连。
进一步地,在两主梁的上端上方分别设有一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主梁以及曲柱通过若干贯穿上连接板、主梁和曲柱的第二对拉螺杆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在主梁和曲柱的上端,每一行原竹的对应位置均开设有至少两预制孔,且对应位置的预制孔轴心线重合;在两上连接板上,对应各行原竹上的预制孔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对拉螺杆依次穿过上连接板上的通孔、主梁和曲柱上对应位置的预制孔后,将上连接板、主梁以及曲柱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板与中间连接板及钢夹板固定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拉螺杆和第二对拉螺杆错位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方案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大范围地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杭州邦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杭州邦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737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绝热板及冰箱
- 下一篇:一种梭织色织平纹布生产用环保漂白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