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助行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66871.4 | 申请日: | 2020-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07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余斌;林庆荣;胡岩君;刘冠峤;王博炜;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3/00 | 分类号: | A61H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行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助行器,包括托架和下肢支撑部件,托架包括腿托,腿托具有将腿部水平放置的托槽,腿托的一端向上弯曲形成罩设在膝关节处的膝盖卡托;下肢支撑部件,包括鞋托,鞋托上形成有竖向延伸段,竖向延伸段连接在腿托下侧,以使下肢支撑部件将托架支起脱离地面,在使用过程中,下肢受伤的患者将腿弯曲,使得小腿部水平放入托槽中,当小腿放入托槽中后,膝盖也会卡入膝盖卡托中,从而使得患者下肢弯曲脱离地面,下肢支撑部件代替弯曲的腿部进行行走,在行走过程中有效避免了受伤部位的负重,这种辅助患者行走的助行器不仅携带方便,而且使用起来舒适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助行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胫骨骨折、踝关节扭伤、跟骨骨折等大量膝关节以下骨折或者韧带损伤的病人,临床上需要减少受伤部位的负重,以达到保护受伤部位的作用,从而促进骨折愈合、加速韧带修复的目的。
目前,该类患者下地行走时通常使用轮椅、拐杖等工具辅助行动,但是轮椅体积大,携带困难,普通楼梯无法使用,拐杖使用过久会使患者手肘或者腋下受累,产生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助行器,其携带方便,使用该助行器行走过程中舒适更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助行器,包括
托架,包括腿托,所述腿托具有将腿部水平放置的托槽,所述腿托的一端向上弯曲形成罩设在膝关节处的膝盖卡托;
下肢支撑部件,包括鞋托,所述鞋托上形成有竖向延伸段,所述竖向延伸段连接在所述腿托下侧,以使所述下肢支撑部件将所述托架支起脱离地面。
优选的,所述竖向延伸段与所述腿托之间安装有高度调节装置。
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与所述腿托之间安装有缓冲装置。
优选的,所述鞋托包括前脚托和后脚托,所述前脚托与所述后脚托之间通过长度调节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竖向延伸段位于所述后脚托上方。
优选的,所述腿托的一侧设有托架固定绑带。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在使用过程中,下肢受伤的患者将腿弯曲,使得腿部水平放入托槽中,当腿放入托槽中后,膝盖也会卡入膝盖卡托中,从而使得患者下肢弯曲脱离地面,下肢支撑部件代替弯曲的腿部进行行走,在行走过程中有效避免了受伤部位的负重,这种辅助患者行走的助行器不仅携带方便,而且使用起来舒适度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668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