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迎宾自动开关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38093.8 | 申请日: | 2020-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27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建冰 |
| 主分类号: | E05F15/73 | 分类号: | E05F15/73;E05F15/70;E06B7/28;E06B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3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迎宾 自动开关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迎宾自动开关门系统,所述PLC控制器设置有处理模块和无线信号收发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与处理模块连接,所述PLC控制器通过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与迎宾系统、车牌识别系统连接;所述迎宾系统包括LED显示屏和透明水箱,所述透明水箱设置有LED灯带,所述LED灯带及LED显示屏的启动电路与传动机构的启动电路连接;所述遇阻反弹系统包括设于传动机构内一个或多个传动件的传动速度、传动行程的获得模块、记忆模块、判断模块、执行模块;本新型适用于各种厂房时,作为用户至少可以对运输车的进出带来极大的便利性,作用来宾可以加深来宾对用户及其工作环境的感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控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迎宾自动开关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自动能力及便捷性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门控领域,人们在出行时通常都是先开门,驶入、驶出交通工具后,再回头关闭门,尤其是部分卷帘门,由于卷帘门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因导轨出现异物导致卷帘的上行、下行遇阻,电机持续转动就会导致电机烧毁,因此通常用户还需要等卷帘门完全上行或完全下行后,再离开,使用较为不变;而且现有的卷帘门都较为普通,不仅没有迎宾功能,无法给用户眼前一亮的感受,而且自动开关门功能极少存在。
另外,传统的开关门机,如:卷帘门机的行程限位器及遇阻控制机构是分开设置的,不仅成本高而且维护难,且容易发生故障,也容易出现每隔一段时间判断滞后。传动的行程限位器还存在调试难,对调试人员要求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供自动迎宾、且可以自动开关门、遇阻即停的迎宾自动开关门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迎宾自动开关门系统,包括PLC控制器、迎宾系统、车牌识别系统、遇阻反弹系统以及驱动门帘开启或关闭的传动机构;所述PLC控制器设置有处理模块和无线信号收发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与处理模块连接,所述PLC控制器通过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与迎宾系统、车牌识别系统连接;所述迎宾系统的启动电路与传动机构的启动电路连接;所述迎宾系统包括LED显示屏和透明水箱,所述透明水箱设置有LED灯带,所述LED灯带及LED显示屏的启动电路与传动机构的启动电路连接;所述遇阻反弹系统包括设于传动机构内一个或多个传动件的传动速度、传动行程的获得模块、记忆模块、判断模块、执行模块。
所述获得模块设有一个或多个计数运动件;所述计数运动件配合一识别模块,并通过识别模块获得计数运动件的运动数据。
所述识别模块设有红外感应单元,所述红外感应单元设有红外发射单元和红外接收单元,红外发射单元上设有2个或以上发射器,红外接收单元设有2个或以上接收器,至少存在2个发射器在没有阻碍的前提下分别被不同的一个接收器接收;所述计数运动件设有2个或以上识别位,在一个运动周期内,至少存在两个识别位经过红外感应单元,每个识别位上设有不同数量或位置的通孔,使得不同识别位经过红外感应单元发射器被接收的组合均不相同。
所述PLC控制器设置有存储模块、对比模块、处理模块、警示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对比模块、警示模块与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有车牌白名单数据,所述对比模块通过无线信号收发模块接收车牌识别系统所发出的信号,处理模块通过对比模块将该信号与存储模块内的数据进行对比。
所述车牌识别系统包括用于扫描车辆获取车牌号的车牌识别模块;所述车牌识别模块设置于门帘的驶入侧。
所述车牌识别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是否有车辆经过的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设置于门帘的驶出侧。
所述PLC控制器还设有具有现存功能的现存模块,所述现存模块与存储模块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建冰,未经林建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380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