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解痉治疗的神经传导阻滞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16827.2 | 申请日: | 2020-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35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余斌;靳令经;王孟影;方珂昕;程文;陆培鑫;康文;刘鹏;张群峰;许红霞;康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04;A61N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赵峰 |
| 地址: | 20006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神经 传导 阻滞 装置 | ||
一种用于解痉治疗的神经传导阻滞装置,包括高频刺激电极夹、高频信号发生模块、电刺激隔离器、数据采集器和记录分析仪,高频刺激电极夹包括一个阳极夹和一个阴极夹,一端与电刺激隔离器的正负极连接,另一端连接针状刺激电极,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和输出肌电信号,数据采集器上的记录电极用于记录效应肌肉的肌电信号,参考电极用于参照和验证所述记录电极记录的肌电信号,接地电极接地连接,记录分析仪用于分析处理输入的肌电信号。该装置通过高频电刺激痉挛肌肉上游的外周神经,可有效阻断患者异常神经放电,缓解肌痉挛,相比化学药物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时疗效好,效果稳定,副作用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器械,具体的是一种用于解痉治疗的神经传导阻滞装置。
背景技术
肌痉挛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在脑卒中、手足搐搦、狂犬病等疾病中均可出现,发生率较高。肌痉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还会增加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发病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传统的治疗痉挛方法大都采用西药肌松药,长期使用可出现心血管反应、呼吸抑制、肝肾功能损伤、水盐电解质失衡等副作用。
采用物理方法代替化学药物治疗疼痛的研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包括光、电、磁、加热、加压、或冷却等物理方法。其中电刺激技术是一种介于药物和手术毁损之间的神经调控技术,具有即时性、微创性、选择性和可控性等优势,但目前关于高频电刺激外周神经阻滞神经传导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现有技术中也未见有采用高频电刺激方法治疗肌痉挛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采用千赫兹高频电刺激外周神经的方法阻滞神经传导的装置,可有效阻断患者异常神经放电,缓解肌痉挛,相比化学药物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时疗效好,效果稳定,副作用少。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用于解痉治疗的神经传导阻滞装置,包括高频刺激电极夹、高频信号发生模块、电刺激隔离器、数据采集器和记录分析仪,所述高频刺激电极夹包括一个阳极夹和一个阴极夹,一端与所述电刺激隔离器的正负极连接,另一端连接针状刺激电极,所述高频信号发生模块连接所述电刺激隔离器,所述电刺激隔离器通过所述高频信号发生模块向所述高频刺激电极夹输出高频刺激信号,所述数据采集器连接所述电刺激隔离器,用于采集和输出肌电信号,所述数据采集器上还连接有记录电极、参考电极和接地电极,所述记录电极用于记录效应肌肉的肌电信号,所述参考电极用于记录效应肌肉肌腱位置处的肌电信号,用于参照和验证所述记录电极记录的肌电信号,所述接地电极接地连接,用于屏蔽和抗干扰,所述记录分析仪用于分析处理由所述数据采集器输入的肌电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高频刺激电极夹的电刺激频率为4KHZ~20KHZ,电流强度为1mA~10mA,采用双向矩形波脉冲,刺激时间设定为10s,间隔5s,总刺激时长为30min。
进一步的,所述针状刺激电极设置在支配痉挛肌肉的上游神经周围1-2mm处,阴极和阳极针状刺激电极之间的间隔为1c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装置启动后,高频信号发生模块通过电刺激隔离器向高频刺激电极夹输出频率范围在4KHZ至20KHZ之间,电流强度为1mA至10mA之间的高频刺激电流,通过设置在患者支配痉挛肌肉上游神经周围1-2mm处的针状电极作用于支配痉挛肌肉的外周神经,阻滞神经信号的传导,从而达到解痉的目的。同时数据采集器收集来自高频刺激电极夹、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上的肌电信号,并将各电极处的肌电信号输出至记录分析仪进行数据分析并获得治疗效果数据。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千赫兹高频电刺激功能的神经传导阻滞装置,刺激痉挛肌肉上游的外周神经,有效阻断患者异常神经放电,缓解肌痉挛,相比化学药物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时疗效好,效果稳定,副作用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同济医院,未经上海市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168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锁定式多腔液压油缸
- 下一篇:一种金相试样磨抛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