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氧饱和度检测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59062.3 | 申请日: | 2020-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97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唐飞;耿占潇;李永振;邱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邦芳舟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1455 | 分类号: | A61B5/1455;A61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金双 |
| 地址: | 100600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饱和度 检测 电路 | ||
一种血氧饱和度检测电路,包括,光信号发射单元、光信号接收及转换单元、幅值调节及模数转换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光信号发射单元,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接收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接收及转换单元,其将接收的所述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发送给所述幅值调节及模数转换单元;所述幅值调节及模数转换单元,其接收来自所述光信号接收及转换单元的电信号进行幅值调节,并接受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将所述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处理,获取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氧饱和度。本实用新型的血氧饱和度检测电路,提高了无创血氧饱和度的检测精度,以及抗干扰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血氧饱和度的检测精度电路。
背景技术
血氧饱和度(SaO2)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Hb,hemoglobin)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可见,提高血氧饱和度检测精度,对于监测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血氧饱和度可以实现无创检测,测量范围在70-100%之间,精度在±2%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对患者健康检测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氧饱和度检测电路,能够提高无创血氧饱和度的检测精度,抗干扰性更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血氧饱和度检测电路,包括,光信号发射单元、光信号接收及转换单元、幅值调节及模数转换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光信号发射单元,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接收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发射光信号;
所述光信号接收及转换单元,其将接收的所述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发送给所述幅值调节及模数转换单元;
所述幅值调节及模数转换单元,其接收来自所述光信号接收及转换单元的电信号进行幅值调节,并接受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将所述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处理,获取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氧饱和度。
进一步地,所述光信号发射单元,还包括, LED恒流源驱动电路和可调电流波段光信号发射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电流波段光信号发射电路为可调电流2波段光信号发射电路或可调电流4波段光信号发射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电流2波段光信号发射电路,其波段长度分别为:660nm、940nm;所述可调电流4波段光信号发射电路,其波段长度分别为:660nm、730nm、805nm、940nm。
进一步地,所述光信号接收及转换单元,还包括,光电二极管和电流电压转换电路;所述光电二极管将接收的环境光和经过手指的透射光转换为电流信号,再经过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光信号发射单元采用型号为FP-3535RIR-B3C-F1GKN芯片;
所述光信号接收及转换单元,采用型号为OPT101P-J光电传感器芯片;
所述幅值调节及模数转换单元,采用型号为AD7124-8BCPZ的数模转换芯片;
所述控制单元,采用型号为STM32L496RGT6的微处理器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血氧饱和度检测电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可调电流方式驱动4波段透射光信号的采集和处理,测量人员范围更宽,测量数据更加理想,将无创血氧饱和度的检测精度提高到了±1%,有效监测患者健康;本实用新型的血氧饱和度检测电路,借助对环境光与波段LED透射光的分析处理,实现血红蛋白浓度的无创检测,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疼痛、有效地监测患者健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邦芳舟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博邦芳舟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590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