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固定的干细胞培养仪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56286.9 | 申请日: | 2020-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32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钟晓龄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新纪元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22 |
| 代理公司: | 江西九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46 | 代理人: | 胡美霞 |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固定 干细胞 培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固定的干细胞培养仪,培养箱:内腔上表面中部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放置有培养皿,所述培养皿的外侧面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三个卡槽,本方便固定的干细胞培养仪通过固定柱和安装板可将培养皿进行安装放置,通过卡槽和固定单元可对培养皿进行快速且便捷的固定设置,通过可视窗和柜门的设置能够为工作人员对培养皿的观察提供有力的支持,本干细胞培养仪对于培养皿的固定较为简单,能够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且通过在培养皿的底端侧面开设的卡槽,可避免固定单元在对培养皿进行固定后影响到培养皿的观察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固定的干细胞培养仪。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也叫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正规名词为细胞培养技术,不论对于整个生物工程技术,还是其中之一的生物克隆技术来说,细胞培养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大规模克隆,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由一个细胞经过大量培养成为简单的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这是克隆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克隆。
细胞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培养仪进行培养,需要培养的细胞放置到培养器皿中,目前,大多数的培养仪没有对培养器皿进行固定,少数的培养仪对培养器皿的固定方式比较复杂,操作繁琐,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另外这类的固定方式将培养器皿的整体包围住,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观察难度,其外,培养仪的柜门大多数是不透明材质,不利于工作人员进行观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固定的干细胞培养仪通过固定柱和安装板可将培养皿进行安装放置,通过卡槽和固定单元可对培养皿进行快速且便捷的固定设置,通过可视窗和柜门的设置能够为工作人员对培养皿的观察提供有力的支持,本干细胞培养仪对于培养皿的固定较为简单,能够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且通过在培养皿的底端侧面开设的卡槽,可避免固定单元在对培养皿进行固定后影响到培养皿的观察效果,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固定的干细胞培养仪,包括培养箱和固定单元;
培养箱:内腔上表面中部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放置有培养皿,所述培养皿的外侧面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三个卡槽,所述培养箱的前侧面设有柜门,所述柜门通过转轴与培养箱的前侧面配合转动安装,所述培养箱的下表面四角均设有支撑柱,所述培养箱的左右侧面和后侧面均开设有可视窗;
固定单元:共三个,三个固定单元分别设于培养箱内腔左右侧面和内腔后侧面,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卡块、活塞杆、油箱、油泵和套筒,所述油箱和油泵均设于培养箱的上表面左端,所述油箱的油孔和油泵的进油孔之间通过油管连通,所述套筒设于培养箱的内腔左侧面,所述套筒侧面的通孔与油泵的出油孔之间通过导管连通,所述活塞杆设于套筒的内部,所述活塞杆活塞端的外侧面与套筒的内腔侧面配合滑动安装,所述活塞杆的拉杆端与卡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卡块与卡槽配合卡接安装;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设于培养箱的上表面,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油泵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将需要进行培养的干细胞放入培养皿的内部,然后将培养皿放置在安装板的上表面,之后通过单片机使油泵工作,使油泵经油管于油箱内抽取液压油,然后使油泵经导管将液压油通过套筒侧面的通孔送入套筒的内部,之后套筒内部压强增大,从而推动活塞杆于套筒内部进行滑动调节,进而使活塞杆于套筒内伸出,从而使活塞杆带动其拉杆端固定连接的卡块进行移动,然后通过卡块和卡槽的配合卡接安装实现对培养皿的固定,之后拉动柜门,使柜门通过转轴于培养箱的前侧面进行转动,由此通过柜门对培养箱实现封闭设置,然后工装人员可对通过可视窗对培养箱内的培养皿的状态进行观察。
进一步的,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于柜门的外侧面,通过把手可使柜门的调节更为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新纪元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新纪元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562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包无模组化动力电池系统
- 下一篇:一种蛋白质溶液浓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