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枪及控制盒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26812.7 | 申请日: | 2020-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07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一航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60 | 分类号: | B60L53/60;B60L53/31 |
| 代理公司: | 苏州唯思而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53 | 代理人: | 李婧宇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枪及控制盒,控制盒包括盒体、设置在盒体内的电路单元,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分别伸入盒体并与电路单元相连接,盒体内设置有用于分别固定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一对固定结构,每个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盒体的内壁上的第一固定块、与第一固定块相连接的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形成用于设置第一电缆或第二电缆的空间,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将第一电缆或第二电缆夹紧在空间内。通过在控制盒内设置固定结构,将电缆固定在盒体上,防止电缆移动和晃动,保证了电缆与PCB板之间的连接可靠,并且该固定结构,结构简单,容易组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枪及控制盒。
背景技术
充电枪主要用于给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枪作为充电设备与电动汽车充电电池的接口作用。整个充电枪包括枪体和控制盒,枪体用于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直接对接,枪体通过电缆与控制盒的一端连接,控制盒的另一端通过电缆连接充电桩。控制盒具有过欠压保护、防雷保护、输出短路保护、漏电保护及过流保护等保护功能,在待机或充电过程中如出现情况会及时跳闸,保护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由于电缆要伸入控制盒内部,电缆中的导线与设置在控制盒内部的PCB板相连接,如果电缆与控制盒不能够很好的固定的话,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电缆与PCB板之间的连接断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充电枪及控制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枪,包括枪体和控制盒,控制盒的一端通过第一电缆与枪体相连接,控制盒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缆连接充电桩。控制盒包括盒体、设置在盒体内的电路单元,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分别伸入盒体并与电路单元相连接,盒体内设置有用于分别固定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一对固定结构,每个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盒体的内壁上的第一固定块、与第一固定块相连接的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形成用于设置第一电缆或第二电缆的空间,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将第一电缆或第二电缆夹紧在空间内。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块具有第一凹槽,第二固定块具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并形成空间。
进一步地,盒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供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伸入通孔。
更进一步地,每个空间的中心线和与该空间邻近的通孔的中心线重合。
更进一步地,每个固定结构位于电路单元和与该固定结构邻近的通孔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块与盒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通过螺钉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电路单元包括PCB板,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PCB板的筋条,筋条与第一固定块相连接。
进一步地,盒体的外壁上具有挂接结构,挂接结构包括自盒体的外壁向内凹陷的槽、与盒体相连接并盖住槽的卡盖,卡盖上开设有用于与挂钩相连接缺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控制盒,其一端通过第一电缆与充电枪的枪体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电缆与充电桩相连接。控制盒包括盒体、设置在盒体内的电路单元,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分别伸入盒体并与电路单元相连接,盒体内设置有用于分别固定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一对固定结构,每个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盒体的内壁上的第一固定块、与第一固定块相连接的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形成用于设置第一电缆或第二电缆的空间,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将第一电缆或第二电缆夹紧在空间内。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相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充电枪及控制盒,通过在控制盒内设置固定结构,将电缆固定在盒体上,防止电缆移动和晃动,保证了电缆与PCB板之间的连接可靠,并且该固定结构,结构简单,容易组装。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一航电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一航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268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