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充电电路及电子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14401.6 | 申请日: | 2020-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1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申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派特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A24F47/00;H02H7/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刘冰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充电 电路 电子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向充电电路及电子烟,该双向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充电端口、第二充电端口、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充电管理模块;第一充电端口连接至电池的一端、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及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第二充电端口连接至电池的另一端、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及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及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第三晶体管的第三端及第四晶体管的第三端接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旨在实现电池正反接均可充电的同时简化双向充电电路的结构,降低电路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充电电路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便携式电子产品如电子烟采用可充电电池如锂电池供电。可充电电池往往采用直流充电方式,但是,采用直流充电方式只是实现单向充电,而不能实现双向充电。如此一来,在用户给可充电电池充电时,一旦可充电电池反接,则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若使用微控制单元组成的控制电路实现双向充电,由于微控制单元可能存在失控现象,这会使得双向充电电路存在安全隐患;若采用多个电路模块来实现双向充电的目的,则存在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向充电电路及电子烟,旨在实现电池正反接均可充电的同时简化双向充电电路的结构,降低电路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充电电路,用于为电池充电,所述双向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充电端口、第二充电端口、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充电管理模块;
所述第一充电端口连接至所述电池的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充电端口连接至所述电池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
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端及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三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为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
可选的,所述双向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充电端口经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充电端口经所述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NP三极管;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为NPN三极管。
可选的,所述双向充电电路还包括浪涌抑制电路;
所述浪涌抑制电路与所述电池并联。
可选的,所述浪涌抑制电路包括双向瞬态二极管;
所述双向瞬态二极管与所述电池并联。
可选的,所述浪涌抑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双向瞬态二极管并联。
可选的,所述双向充电电路还包括串联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三电阻;
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经串联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三电阻连接至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可选的,所述双向充电电路还包括串联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四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派特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派特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144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缸活塞用夹布橡胶组合式减震垫
- 下一篇:一种钢结构拼装受力转换胎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