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发动机用消音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332036.7 | 申请日: | 2020-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73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何杰;贺飞;王浩;杨颖;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4D27/26 | 分类号: | B64D27/26;B64D33/10;B64D33/08;B64D33/02;B64D33/04;F16F1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徐家升 |
| 地址: | 6102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发动机 消音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发动机用消音装置,包括箱体和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位于箱体内部,通过箱体内部设置散热装置、减震装置、紧固装置和消声腔,能够很好地解决发动机散热不好,震动声音大,噪音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发动机用消音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机的价值在于形成空中平台,结合其他部件扩展应用,替代人类完成空中作业。随着无人机研发技术逐渐成熟,制造成本大幅降低,无人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除军事用途外,还包括农业植保、电力巡检、警用执法、地质勘探、环境监测、森林防火以及影视航拍等民用领域,且其适用领域还在迅速拓展。农业植保无人机产业欣欣向荣,农业植保无人机在发展的时候始终绕不开安全、隐私和续航这三大问题。
按照无人机动力系统来源划分,目前主要分为电动农业植保无人机和油动农业植保无人机两种,电动农业植保无人机以锂电池提供动力,缺点是:抗风力弱(最高可抗5级风),续航能力弱(基于现有电池的能量密度,电动无人机的续航能力较弱),载重和续航比较小,外出飞行需要携带大量电池甚至发电机,农业植保无人机载物时,因其自身的重量加上农药、化肥等的重量,依靠电机带动很难实现,基于上述问题就出现了油动农业植保无人机,其优点是:油动无人机具有较好的抗风能力,油动无人机续航时间长,续航能力强,其缺点是:1.散热性不好;2.发动机震动较大因而带来噪音比较大。因此亟需一种散热性能好、能够减少震动从而降低噪音污染的消音装置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无人机发动机用消音装置,可以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发动机用消音装置,包括箱体和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位于箱体内部,所述箱体底部与减震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装置上端面与散热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器的一侧设有抽风机,且与抽风机接触连接,所述箱体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散热器一侧相对应,所述出风口与散热器一侧的抽风机相对应,所述箱体顶部与紧固装置螺纹连接,所述发动机设置在散热器的上方且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的一侧与消声腔连接,所述消声腔包括进气管、圆柱形筒体、通孔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与发动机的排气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圆柱形筒体内且与圆柱形筒体密封连接,所述圆柱形筒体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排气管一端与圆柱形筒体远离进气管的一端密封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座、第一弹簧和底板,所述减震座与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减震座远离箱体的一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座和第一弹簧至少为一个,且减震座与第一弹簧相配合使用。
优选地,所述底板底部与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两侧分别与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两侧的减震座与箱体两侧壁固定连接,且与底板在同一水平位置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紧固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紧固件、螺杆、条形块、连接件、第二弹簧和压板,所述紧固件焊接在螺杆的顶部,所述螺杆底部与条形块固定连接,所述条形块位于连接件内部且与连接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底部与压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内部还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条形块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件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螺杆下端外侧为光滑面,所述光滑面的长度略大于连接件的高度,所述螺杆剩余部分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箱体顶部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侧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与发动机排气口相接的部分外侧套设有减震环。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设有与其相配合的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箱体包括外壳和吸音层,所述吸音层设置在外壳的内侧,所述吸音层为吸音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未经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320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