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无人直升机的尾管传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84247.8 | 申请日: | 2020-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7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邵诚;何立文;许骏;严佳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沛澜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4C1/26 | 分类号: | B64C1/26;B64C1/00;B64C27/82;F16B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人 直升机 传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直升机的尾管传动装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和滑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推杆,所述上推杆和下推杆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直升机技术领域。该基于无人直升机的尾管传动装置,通过第一固定板、滑板、上推杆、下推杆和第二固定板的配合使用,通过利用上推杆和下推杆进行伸缩,对第二固定板进行施加力的效果,在第二固定板的作用下,使得内管在外管的内部可以进行伸缩,在空间较窄的地方便于存放,解决了现有的无人直升机其尾桨通常通过尾管与机身连接,由于尾管较长且为固定结构,进而导致占用面积较大,不易进行存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直升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无人直升机的尾管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直升机主要由机体和升力(含旋翼和尾桨)、动力、传动三大系统以及机载飞行设备等组成。旋翼一般由涡轮轴发动机或活塞式发动机通过由传动轴及减速器等组成的机械传动系统来驱动,也可由桨尖喷气产生的反作用力来驱动。分为常规直升机与倾转旋翼机、高速直升机、隐形直升机。按大小则分轻型直升机、中型直升机、重型直升机。
现有的无人直升机结构中,带有尾桨的无人直升机,其尾桨通常通过尾管与机身连接,由于尾管较长且为固定结构,进而导致占用面积较大,不易进行存放,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无人直升机的尾管传动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无人直升机的尾管传动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无人直升机其尾桨通常通过尾管与机身连接,由于尾管较长且为固定结构,进而导致占用面积较大,不易进行存放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无人直升机的尾管传动装置,包括尾管本体,所述尾管本体上设置有尾桨组件,所述尾管本体由外管和内管组成,所述尾管本体上设置有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和滑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上推杆,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推杆,所述上推杆和下推杆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外管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滑板的外表面与环形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滑板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表面与内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板呈圆柱形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表面与外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外表面与内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贯穿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内管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移动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转动槽的内表面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之间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另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推块的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内表面均与内管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内管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导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无人直升机的尾管传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沛澜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沛澜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842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