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腰椎侧路融合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81931.0 | 申请日: | 2020-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98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承旻;罗飞;许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腰椎 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腰椎侧路融合器,属于侧路腰椎间融合手术植入器材领域。包括融合器本体,融合器本体上对应的两侧分别为支撑侧,两个支撑侧之间互相呈夹角设置,两个支撑侧之间的夹角为8°、10°或15°,融合器本体上设置有固定螺钉,固定螺钉为两个,两个固定螺钉分别设置两个支撑侧上,两个固定螺钉均设置在融合器本体的同一端上,融合器本体的另一端在两个支撑侧上设有倒角。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与椎体之间的贴合度,适应不同使用者的腰椎生理前凸角度,满足腰椎生理前凸角度的解剖学要求及矫形需要,无需后柱加压即可重塑腰椎前凸,不会影响腰大肌运动,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屈髋痛及屈髋乏力等并发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侧路腰椎间融合手术植入器材领域,涉及一种腰椎侧路融合器。
背景技术
腰椎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传统腰椎后路融合手术已在临床应用很久,但其仍有许多问题。随着外科微创理念的发展,腰椎侧入路椎间融合手术方式出现。腰椎侧方入路与传统后路手术比较,更加微创,椎间支撑更好,对腰背部肌肉侵袭更小,患者术后康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此类手术已应用于治疗腰椎间隙感染、腰椎结核、腰椎退行性病变等疾病的治疗。
目前腰椎侧路手术通过侧方植入椎间融合器将椎间隙撑开已达到间接减压目的。整个融合器横跨椎体两侧,由于从一侧椎间隙侧方进入,因此前方、后方及对侧纤维环完整融合器不易发生移位。目前使用的腰椎侧方融合的融合器,多为平直型,其与椎体之间的贴合度较差,不能满足腰椎生理前凸角度的解剖学要求及矫形需要。传统侧方椎间融合器的钉棒系统或钢板固定位于腰大肌肌间隙内,其内固定高于椎体的侧方,在患者术后活动时,特别是屈髋活动时螺钉或钢板与肌纤维及腰丛神经摩擦会引起患者屈髋痛甚至屈髋乏力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椎侧路融合器,能够增加与椎体之间的贴合度,满足腰椎生理前凸角度的解剖学要求及矫形需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腰椎侧路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上对应的两侧为支撑侧,两个所述支撑侧之间互相呈夹角设置。
可选地,两个所述支撑侧之间的夹角为8°、10°或15°。
可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上设置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螺钉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侧上。
可选地,两个所述固定螺钉均设置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同一端上,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另一端在两个所述支撑侧上设有倒角。
可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设置有所述固定螺钉的一端上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固定螺钉通过所述导向孔设置在所述钢板上,所述钢板与所述融合器本体光顺连接,所述钢板的断面尺寸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断面尺寸相同。
可选地,两个所述支撑侧之间贯通设置有植骨主孔,所述融合器本体上还贯通设置有若干植骨副孔,所述植骨副孔与所述植骨主孔相交。
可选地,所述支撑侧上设置有若干防滑突起。
可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两端之间的连线方向为长度方向,所述融合器本体两个支撑侧之间的连接方向为高度方向,所述长度方向及所述高度方向所在平面的垂向为宽度方向,所述融合器本体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50mm或55mm,所述融合器本体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为11mm、13mm或15mm,所述融合器本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25mm。
可选地,所述钢板上设置有锁定器,用于防止固定螺钉后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819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六轴绕线装置
- 下一篇:蒸汽收缩机





